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1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打折时代     
林松懒洋洋地斜倚在大屏幕前的沙发上,手里握着遥控器,随意搜索着大屏幕上的画面. 大屏幕上,一位叫孔丘的人刚从齐景公王宫里走出来,神情沮丧、脸色铁青,门外的弟子们对这种场面早已习惯,什么话也没说,把孔丘扶上马车,继续赶路.  相似文献   
32.
即使一个国家走向民主共和是一个历史规律,那也是无数人的力量博弈的结果,所有的精神、热血、意志、性格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33.
表达何益?     
除了选票,表达,特别是上街的表达,并不在权力的运行程序之中,也不是约束权力的手段。但是,我想,千百万人仍然因为表达而获得了安宁和尊严  相似文献   
34.
类比思维中,就存在着两个事物的距离问题。距离近的,理解起来就容易一些,可接受程度就高一些;而距离远的,理解起来就要难一些,还会被人认为是类比不当。其实,归谬法不仅依赖于具象层面的类比,还依赖于抽象层面的演绎。只是由于类比更接近人们的日常思维,更容易被人们看出来,所需要的理解力和精神投入较少,所以,归谬法中类比的特征可能会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5.
在中国近代的报刊中,曾经有过一种特殊的排印方法:在报道和评论正文中,通过使用较大字号来突出全文中特别重要的信息.这种排印方法的背后,是报刊编辑通过将不同重要性的信息进行分层传播,以提高传播效率的意识.这样的编辑方法在文本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成熟也有相应的历史条件.它对于在网络时代"信息爆炸"背景下如何实现高效传播,也有一定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36.
我们教评论课的教师,在讲到论证的时候,常常面对同学的一种怀疑:那些形式逻辑方法和规则,对于真实发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公共生活中的意见交流和论争来说,有用吗?  相似文献   
37.
清华大学从今年4月起禁止社会车辆驶入校园.3月间有一篇报纸评论对此举提出了批评,认为:将使校园隔绝于社会,是一种倒退的封闭之举.①而这篇评论在此后也引发了一些不同观点:认为大学"限行"和开放精神无关,②"学生与社会接触,并不是依靠这些车辆进出就能达到的".③  相似文献   
38.
这些天,我正在为新开的课程"论证与辩论分析"到处寻找辩词,就不免走到了我国古代以"好辩"著称的孟子面前.  相似文献   
39.
我要在本学期开设一门新的选修课<论证与辩论分析>.作为一个在新闻学院讲授新闻评论的教师,我的这种选择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代新闻评论已经成为不同观点的人们在公共问题上相互说服的工具,因此它越来越重视论证;二是因为,由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说服活动,已经超出了新闻评论作为"文章"的静态框架,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说服手段和表达效果,这就使得一个过去一直"讲文章"的教师,出于好奇心和某种责任,不知不觉地走出自己原来的框架,开阔视野,广泛观察.  相似文献   
40.
当代中国新闻评论繁荣发展的一个自然的结果和一个有意味的标志就是:那些原来在报纸上写评论,在学校、研究所里做学问的人们都跑到电视屏幕上来了.由此拓展了评论的形态,也改变了电视新闻传播的语态.纸上的评论,成了说出来的评论.静态的评论,成了动态的评论.独白的评论,成了对话的评论.而评论本身,就在这种变化中悄然接近了更多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