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8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1895篇
科学研究   586篇
各国文化   434篇
体育   1263篇
综合类   83篇
文化理论   101篇
信息传播   26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526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750篇
  2011年   671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初中生》2011,(16):32-33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它位于美国纽约五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遥遥相对,占地13万平方米,共有藏品300万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  相似文献   
42.
1973年发现的“监视者”号(USS Monitor)是美国在领海外发现保护的第一艘历史沉船,该沉船及其周边一海里及上覆水体也成为美国第一处国家海洋保护区。它被认作美国海军的第一艘现代战舰,是北方联邦建造的第一艘铁甲舰,在弗吉尼亚州汉普顿锚地战役中改变了南北战争局势,具有独特的科学、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被列入国家历史地标。水手博物馆藏有历次调查取回的文物,尤其是作为“监视者”号国家海洋保护区的主博物馆,有力支持了1990年代沉船部件提取及其保护和展陈,它参与了“监视者”号沉船考古调查发掘,开设了“监视者”号中心,其保护实验室和留在原址的船体也向公众开放,已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军事博物馆之一。通过梳理“监视者”号沉船的价值、发现及其呈现的考古信息、提取理念和方式、特殊文物处置,探讨对我国博物馆建设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3.
考古发现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新时代对考古成果的公众化传播提出新要求。以展览为手段实现考古成果的公众表达,是博物馆的职责所在,优势所在。博物馆应加强对考古成果展策划实施的研究,在展览主题、叙事结构、展品选择、传播推广方面形成适应考古展特点的策划实施方式,讲好考古故事。  相似文献   
44.
在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博物馆应当在文化养老的进程中被赋予更重要的角色。相较于将老年群体视为博物馆的“服务对象”,选择“服务者”的视角,围绕着老年志愿者这一群体,探讨博物馆志愿者身份对老年群体带来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山东博物馆为例,对长期在馆内提供服务的老年志愿者进行深度访谈,并通过扎根理论的编码逻辑开展质性文本分析。结果显示,受访者分别从动机、行为、体验和反馈四个维度来塑造她们对博物馆志愿者身份的认知。这一结果为拓展博物馆服务老年群体的方式提供了来自实证层面的证据,有助于重新思考博物馆在老龄化社会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价值。  相似文献   
45.
从国际经验看,博物馆建设海外分馆,创立分馆品牌进行国际化推广,在传播文化价值观、彰显文化软实力方面效果显著。分析这些成功案例启示我们,品牌传播应成为推动我国博物馆“走出去”的新增长点,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形式。应着重考虑价值、风格和品牌立馆,探索中国博物馆海外发展的特色路径。  相似文献   
46.
在北京地区第一家建成开放的博物馆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自此之后,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过程,并呈现出移植型、借鉴型与自主型三种发展模式。北京地区的博物馆具有鲜明的特征,以国有博物馆为主导、突出教育功能,馆舍多为古建筑,藏品富有世界影响力等特点,是中国博物馆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7.
当代博物馆兼具“文明殿堂”与“文化客厅”的双重属性,“类神圣”构成了博物馆旅游者的普遍体验,其背后的体验维度与生成机制仍待深入探讨。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对30位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11辅助进行三级编码,推导得出博物馆“类神圣”旅游体验模型:S=M*(lap+C+R+I)±A。现代性文化症候及其引发的生活关切贯穿旅游全程,景观、气氛、场所、文化、仪式及意识形态神圣构成旅游者在场的体验维度,文化商品随时空转换发挥着不在场的神圣唤醒功能,进而从理论层面回应博物馆“类神圣”旅游体验的生成逻辑。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博物馆旅游行为的异质性、当代性与社会性,为博物馆履行好凝聚国家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等使命拓展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8.
博物馆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整体目标的重要参与者,亟需标准化、制度化、可操作化的科学指导意见。广东省博物馆对国内博物馆节能减排现状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博物馆改扩建或后期技术改造的实际案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探索博物馆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以期我国博物馆更好响应国家政策,群众切实感受到博物馆在发展低碳经济、践行低碳生活中的主动作为,从而积极参与低碳环保生活。  相似文献   
49.
吴萌 《中国博物馆》2023,(3):4-11+126
从全球视角看,数字技术正在显著提升着考古遗址的阐释手段和阐释效果。做好对我国考古遗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需要全面考虑考古遗址的内涵层次和内涵“空间”,积极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勇于创新。通过对英国约克维京中心、伦敦博物馆的密特拉神庙遗址项目的实证研究,表明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全面调动观众的“五感”,拉近历史的距离的多媒体阐释做法。进一步引导、支持博物馆观众理解文化遗产价值,提升认识,加强对遗产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50.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以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为主要载体的红色文化传播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要增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自身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以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分析红色文化传播现状,探析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激发观众主动追寻和缅怀革命先辈足迹的自觉性,继承革命传统,感悟伟大民族精神,让“红色记忆”永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