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最近一年多来,国际国内舆论场风云变幻,不断涌现热门话题。中国新闻人的定力,在多元话语角力当中得到了检验。由案例发现某些理论蕴义,这是一种务实的理论姿态。本文梳理了四个方面的话题。  相似文献   
42.
改革开放30周年,这是一个光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历史单元",一个创造人类历史发展奇迹的"历史单元".因此,改革开放30年既是一个历史节点,又是新闻媒体一个重大报道主题.宏观回顾、梳理这一时期的发展进程,系统总结社会发展成果和经验,既有助于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性变化,明晰望改革开放的演进轨迹,又能唤起人们的自豪、信心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3.
信息技术的迭代导致出版业进入后出版时代,媒介形态及其伦理发生嬗变,它造成的不确定性,影响着读者取向异化与融合.在出版行为变化以及出版方式创新成为常态条件下,需要从媒介伦理嬗变角度,观察分析因媒介形态创新而产生的诸多后出版现象.为此,从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出发,构建广义出版意识,摈弃“逐己和追利”的逻辑反复,就具有重要的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44.
经济社会转型期,广告显示出更多社会心理诉求.本文通过对《新民周刊》2014-2016年的123条地产广告追踪分析,明确众多地产公司的广告话语仍属于"独白质",而非"对话质".单向度的独白广告话语虽能实现短期利益目标,但却无法实现广告与购买力之间的互动与转换.在此背景下,重新探讨广告"对话质"背后的仪式观,是对广告本意的应答,也是实现广告传播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45.
“社区”是一个社会学领域的学术概念,近些年来在其它学术研究领域也多有延伸。本文将研究点放在“社区”与“传播”的相关联系上,并借鉴引入物理学领域中“同频”和“频谱”的相关概念,且将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影响大学生社区网络传播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6.
网络论坛具有"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超链接"等网络传播特点,主观上公众通过发表评论,实现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客观上评论通过人际、群体、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二次传播,有利于公众实现知情权,是公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平台.网络论坛恪尽责任、追求公信,有助于媒介实现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7.
在我国的传播格局中,都市类媒体是一支新兴的富有朝气的重要舆论力量。面对新闻传播媒体的变化、受众需求构成的变化.他们已经不再满足媒体提供单一的信息和一般的价值认同和感官功能。媒体如果不能在这个信息丰富的网络时代梳理出有价值的信息,给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导向,将会被抛弃。迈向主流是都市类媒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8.
今天(5月8日)上午,传媒研究所暨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以及“中国传媒经济30人论坛”正式启动,我被推选并获任命为首任所长。这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湖北传媒业界和学界的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49.
科学传播的潜力借助短视频的表达优势得到释放.科普短视频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的创作、多边形合力的广义编辑、组合式内容表达、受众多维沉浸下的接受,促使科学走向大众化、通俗化.然而,伴生的短视频科学传播的伦理风险愈发凸显:偏见常态化下科学争议不断扩大、科学共同体边缘化、伦理价值的多元化、传播效果不确定等问题阻碍短视频科学传播的发...  相似文献   
50.
记者是一种社会职业。所谓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采访风格很受朱镕基总理喜爱的凤凰卫视新闻主持人吴小莉曾撰文说:“当记者首先要喜欢与人打交道”。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记者根本上是一种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笔下写出的文字,只是与人打交道所产生的有形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