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289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段会娟  梁琦 《软科学》2009,23(11):9-12
知识溢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力量。知识的创新、扩散与积累都是在集聚体内进行的,集聚的存在也为知识溢出关联提供了产业网络基础,两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知识溢出效应的产生不仅仅需要企业地理位置上的邻近,更重要的是企业之间密切的互动联系。对两者关系的探讨对我国工业园区建设以及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2.
自20世纪中期开始,上海迅速从国际都市体系中淡出,根本原因在于其被迫选择的政治型城市发展模式。浦东的发展作为新时期上海的发展引擎,带动了上海城市整体的迅速发展。浦东开发意味着上海城市经济结构与方式的重大变迁,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资本运营、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为基本标志的后现代工业与商业,逐渐取代了传统工业制造业,成为上海在都市化进程中的主导性经济机制。浦东的开发与开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剪彩之作。浦东开放不仅是一个城市战略和区域战略,同时也是一个面向都市化进程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53.
吴波 《科研管理》2012,33(11):137-143
针对集群企业外迁现象,学术界提出了集聚优势耗散理论。基于已有研究,本文在区域层面进一步识别驱动集群企业外迁的关键要素,在企业层面揭示"能力异质性"和"规模差异性"对集群企业外迁不同的影响机制。以慈溪家电产业集群为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区域层面,企业不可控区域要素是影响集群企业外迁的关键动因;在企业层面,能力强的家电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外迁意愿,而规模大的家电企业则表现出显著的本地留守意愿。  相似文献   
54.
以2000-2009年的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从马歇尔、雅各布斯外部性及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采用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动态计量经济方法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存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而非专业化集聚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由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其对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尚不显著.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发展,避免同一部门的过度集聚,扩大重点生产性服务部门的运营规模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55.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闫少凯 《资源科学》2016,38(8):1561-157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滇中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客观认识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及其平衡性是解决滇中城市群缺水问题和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前提。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基尼系数以及重心模型对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供需平衡、时空平衡以及平衡性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为(0.216~1.370)hm2/人,区域内部差异和年际变化较大;②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供需上呈现不平衡状态,在时间变化上呈现不稳定状态;③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基尼系数为0.372~0.626,总体上处于“集聚程度较大”的区间范围,空间变异系数为0.358~0.804,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在空间分布上不平衡;④滇中城市群水资源生态承载力重心与其几何中心偏离,偏向南部地区,年均偏移距离为40.6km,区域间水资源生态承载力与人口、经济分布以及资源环境极不对应。  相似文献   
56.
魏玮  伍博炜  王强  曾月娥  伍世代 《资源科学》2015,37(10):2018-2029
本文根据免疫学原理,从土地承载力(包括天然的、获得性的)和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压力两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生物免疫学模型进行修正后与状态空间模型相结合,以海峡西岸城市群为例,对2006-2012年期间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综合测评。研究表明:在2006-2012年期间,承载力和压力二者的变化趋势夹角总体上由正转负,可持续发展趋势不太乐观;对2006年、2012年两个评价时点承载潜力对比分析发现,初步判断为超载的面积比重由72.9%扩大到90.3%,承载潜力内部差距正在逐渐拉近,承载潜力空间上均呈现“总体沿海高于内陆,局部山区和发展节点较低”的分布特征,与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地势、开发密度的空间格局密切相关;未来应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发展方式等来调节承载力与压力之间的平衡,并重视引导各类社会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科学合理分布来促进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7.
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以20个制造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产业基尼系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标对中国20个大类制造业门类的集聚性进行了测度,并对其中主要的3个门类进行了细化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制造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部分制造业已显现出很强的集中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但一些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性强、在国外具有显著集聚特征的行业的集聚性还比较低.同时发现,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8.
产业集聚是现实生活当中非常普遍的经济现象.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产业已有明显的集聚现象,这在第二产业表现得尤为明显,部分行业存在着较高的集聚水平,产业的集聚水平总体上在不断上升,产业在地理上的分布基本上向东部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59.
宗成峰 《软科学》2008,22(3):49-52
利用区位商指数对中国纺织产业2003~2005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产业在东部地区如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等省的产业集群程度比较高;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纺织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我国纺织产业集聚弹性是0.8823,该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存在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60.
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公共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形成统一市场实现资源自由流动以提高效率,培育核心企业带动集群适时跳出低质竞争的怪圈实现产业升级,完善产业支撑体系促进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使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等,上述公共政策都能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