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①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去完成这一新世纪的艰巨课题,必须对此持有理性、务实的态度。目前在教育理论界兴起了一股研究创新教育的热潮,这在客观上对加深人们对创新教育的认识,指导教育的改革与实验大有裨益。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概念使用混淆、概念关系模糊等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澄清和梳理,以便能更好地为教改实践服务。   在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大致有:创新教…  相似文献   
62.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对知识的态度,并重新确立课程与权力、化的关系.以不断适应人与社会对课程的期待。权力、化影响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的选定,知识转型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方式的变革.它们三共同制约着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63.
为了解黄石理工学院高级知识分子的身心健康与体育锻炼情况,以我院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职员工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他们的身心状况、体育意识、锻炼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院教职员工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体育意识不强,兴趣不高;体育锻炼人数少、投入少、项目单一、场地缺乏,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体育锻炼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4.
在严格的卫生标准制度下,我国中小学的班级卫生事务已经超越了清洁活动的目的 与范畴,逐渐行政化与结构化.劳动工具、卫生行为及检查制度构成了一整套劳动实践的符码体系.符码化的班级卫生活动具有工具论倾向,追求的是外在的功利价值.劳动目的 的外化造成的后果是班级卫生活动成为一种任务式的被动劳动.行政化的卫生活动尚待转变成一种享受劳动乐趣的"自由劳动",继而培养学生主动的劳动惯习以及对劳动教育价值的体认.  相似文献   
65.
论课程公平及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课程公平,衡量课程是否公平的主要维度有求知功能的假定、求知内容的安排、求知方式的选择、求知条件的提供与求知结果的评价等.在这些维度上,我国学校课程改革还应作出相应的努力,以使课程趋向公平.  相似文献   
66.
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前提下 ,提出了建立新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必须关注当代教师成长的规律与特点 ,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重点探讨了网络式、导师制、菜单式、情景式等几种创新性的教师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67.
一、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原则在日臻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具有社会公益性和市场商品性两种属性。一方面,职业教育的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和教学内容应符合国家利益和全社会民众利益,具有社会公益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所有制成分的多元构成、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具有市场商品性。而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涉及多方面的利益主体,涵盖了包括社会、企业、学校、教师与学生群体等不同层面的人员,因此应坚持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价值准则。这一准则关系着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与市场的要求,决…  相似文献   
68.
我国近年来,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比较多,但很少深入地去研究课程公平的问题。应该说,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是课程公平,探讨课程公平以及衡量课程公平的基本维度,对于我国当代学校课程改革是有意义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9.
熊和平 《教育科学》2005,21(3):36-39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习惯了在"狭义"上诠释课程,把课程限定在文本范围之内.这就造成了知识观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课程主体消失在文本之中;课程研究拘泥于技术取向等种种局限.然而,随着20世纪世界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人们对语言的确定性产生了怀疑,文本不再被看作为不可动摇的、惟一的知识来源.这种语言学的转向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话语空间,课程的意义逐渐从文本之内走向文本之外.当代的课程研究理应关注语言学的转向,并在课程语义学、课程语用学、课程语音学等以前被忽视的理论领域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0.
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在课程中所遭受的不同境遇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想的变迁.自西方近代以来,"圈养"式课程与"游牧"式课程企图用不同的方式关照人的命运,都难以真正与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传记"式课程为我们理解课程及其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迪:课程即人生传记过程,课程就在生活中.课程只有回归生活本身,才能促成"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