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著作权法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著作权法的出台,是我国著作权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该法仍有值得推敲之处,本文作者从著作权法的规定入手,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和学说,对委托作品的著作权、署名权、软件著作权登记与保护以及著作权侵权中的诉讼时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相应的立法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著作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62.
新闻编辑中署名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署名权是作者对其作品拥有的基本人身权利,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保护,在现实新闻工作中这种合法权利往往受到非法侵害。认真分析思考这一问题,借以引起广大新闻工作者及各界的关注,从而使新闻作品的署名权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63.
以《著作权法》审视期刊编辑的五种违法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任何一种期刊都从不同角度,以自己不同的特色和方式,承担着传达党的政策方针、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舆论保障的政治责任。这种责任要求从事期刊工作的编辑首先要知法、懂法,进而才能用法、宣传法。然而现实却是,相当一部分期刊编辑却不大懂法。现仅用与期刊编辑这一职业密切相关的《著作权法》来衡量,我们日常编辑期刊的过程中就有诸多“违法”现象,这里回顾几例,以作反思。  相似文献   
64.
学术论文被动挂名作者现象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巍 《编辑学报》2000,12(1):61-62
任何一篇学术论文的正式发表,都要有作者的署名.这不仅是作者作为原始著作权人应当享有的一种人身权利,它还标志着署名者承担着的义务,要对论文的内容完全负责.因此,著作权法以及有关的文献技术标准对学术论文署名作者的资格,都有明确的规定[1-3].  相似文献   
65.
在论及版权史时,人们往往认为,1966-1976期间中国没有版权。诚然,1966-1976期间中国不仅没有制定有关版权的规章制度,而且还废除了版权的有关规定。但是,1966-1976期间却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版权的事实,只不过版权是残缺不全的。  相似文献   
66.
科学作品中的法人署名权,是法人单位的一项基本的民事权利,这在信息传播、学术规范、文献检索和科技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署名的博弈必须有利于科学创新。然而在署名行为的博弈中,评价方和管理方存在着明显的滞后行为,这需要在法律和法规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7.
学术论文署名问题的几点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期刊编辑工作中常遇到的学术论文署名不当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学术论文署名是作者的权利,但作者在署名时,应承担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义务,郑重处理合作作者的署名及其顺序,合理处理单位署名。期刊编辑要从法律高度认识和处理论文署名问题,指导、帮助作者正确行使署名权。就不规范论文署名,笔者提出了几点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8.
署名权分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大部分。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对署名权中的财产权利部分都有较为完整的保护措施,但对于人身权利的保护却不尽如人意,侵犯著作权人人身权利的案件时有发生。为了更好地保护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我们应该对作品署名权的制度创新。文章从作品署名权的转让、作者身份注册以及侵犯署名权的精神损害赔偿三个方面对构建我国作品署名权制度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  相似文献   
69.
雷传平 《出版广角》2023,(8):72-75+80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第一、二、三款的规定进行深度分析,由于法律制度的滞后性,现有版权制度体系并未直接规定人工智能作品的版权主体,同样也没有具体规定与人工智能作品创作相关的主体即人工智能作品的程序设计者、所有者或实际控制者、参与创作的管理者是人工智能作品的版权主体。因此,我国有必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一条规定,确立有利于保护创新、促进投资和权利责任对等的原则理念,构建人工智能作品版权主体的辨识标准。人工智能作品的所有者完全享有人工智能作品版权财产权利,人工智能作品的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者享有与所有者并列的署名权,人工智能作品参与创作的管理者与所有者共同享有作品的版权。  相似文献   
70.
随着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的提升,近年来涉及著作权领域的法律纠纷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有关作品署名权的争议占有相当的份额.究其原因是公众缺乏在著作权法律体系下,对署名权利的相关认识.为此,正确界定作品的署名及署名所具有的法律意义,加强对作品署名权的司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这个方面对相关问题展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