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3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动员军民进行“抢收”,对敌后抗战的长期坚持起着重要作用。发动抢收与日军大肆抢掠、中方“坚壁清野”策略密不可分,军民间的互动配合推动其得以持续。中共对“抢收”的宣传使其逐渐演变为抗战动员的“代名词”。抢收过程中,中共应对具体问题做出的反馈,体现了其切实科学的动员策略,彰显了关怀民众和服务抗战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632.
改革开放40余年来,通过革新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强调政治属性的旧格局,主题出版成功探索了一条新路径:它以服务与配合国家政治工作中心为核心,着力扩展主题出版政治使命践履途径;以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支撑,着力提升主题出版市场活力;以新技术为支撑,着力探索主题出版的融合出版模式;以对外开放为支撑,着力推进主题出版“走出去”,构成了主题出版一个核心、三大支撑的模式。  相似文献   
633.
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处于第二次反犹主义高潮时期,它继承了第一次反犹主义高潮的部分特点,同时又随着美国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兴媒体行业的反犹倾向使得反犹主义以种族主义的方式表现出来;一战之后,美国反犹主义中又夹杂着“布尔什维克主义恐惧”、孤立主义情绪等,并随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到来和罗斯福新政的开始,美国社会的反犹主义呈现出扩大化、极端化、组织化的特点;及至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美国的反犹主义仍存在于军队、社会舆论和政府的难民政策之中。直到1945年后,随着纳粹大屠杀事件的披露,才最终使得第二次反犹主义高潮逐渐平息下去。  相似文献   
634.
宋明儒学具有繁复驳杂的总体特征,关于其划分的问题,历来见仁见智,且存在以西套中、强求逻辑义理的一贯彻底性的弊病。这一流弊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历史教材中,依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是目前历史教学的痛点。解决宋明儒学划分的问题,仅以“时空观念”的“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而论,是力所不及的。既须在横通思维下,将宋明儒学纳入“内圣外王”这一视角,又须在纵通思维下,认清宋明儒学兼涉史学、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属性。即贯通思维既要有纵通历史的高度和横通历史的宽度,又要具有跨越时间、空间、视角、领域等多维视野,如此方能厘清这一历史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635.
“风水”被当作“堪舆”“相地”等的同义词,是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风水虽然受到先秦“相地”的影响,又与以《宫宅地形》为代表的“形法”和以图宅术为代表的五音宅法,存在着诸多内涵的交集,但并不能等同视之。汉以降的五音宅法注重时间和空间,而宋代风水则已将卜测时间加以剔除,只关注空间的问题。以及经过宋代理学的改造,风水从环境决定论转而为道德决定论,道德决定论成为风水的特质属性。风水是一个经过长期涵化的流变概念,具有异质于他者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36.
维多利亚晚期英国煤矿爆炸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如何安全有效地展开救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家发现金丝雀对一氧化碳的感知能力远高于人类,建议矿工携带金丝雀进入矿井协助救援。到19世纪末期,金丝雀成了英国煤矿救援的标准配置。在矿工眼中,金丝雀不是可以随意牺牲的工具,而是值得信赖的同事,甚至是心爱的伴侣。可是在英国社会中上层人士看来,野蛮的矿工把象征幸福家庭的金丝雀带入肮脏而危险的矿井中,是在亵渎文明又安全的家庭,于是刻意地忽视它们的存在与贡献。社会中上层人士对矿用金丝雀的排斥,既表明矿工仍是一个被鄙视的群体,又折射出维多利亚时代特有的家庭观念。  相似文献   
637.
<正>近年来,与女性相关的话题的讨论热度只增不减,各类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如传统观念认为,《诗经》时代女性意识发展的动势是觉醒,但经吴晓红、乔以钢、王燕等多位学者研究发现,《诗经》时代女性意识发展的真正动势是不断“礼”化,该时代女性意识的特点是既有上古遗风、又有“礼”化趋势,“觉醒”实则为上古遗风。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也是女性话题研究大军中的重要一员。在传统的妇女史研究当中,学者们多侧重于挖掘中国古代妇女的悲惨遭遇,研究悲惨遭遇后的原因,表达对这类人群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