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4篇
教育   295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六朝是中国艺术走向自觉的历史时期,在政教功用评价体系淡化的.必要前提下,强调艺术构思,促进个性创造;重视品评作家,确立艺术法则;讨论形神关系,形成表现风格。个体创作、理论法则和整体风格三个层面的自觉,是六朝艺术自觉确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72.
六位一体导学群运作模式较清晰地显示了导学群各类角色之间的关系,能充分体现导学群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能有效发挥导学群系统的教学、监控、支持服务和管理四种功能。  相似文献   
73.
再议转注与假借的造字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书”作为一种关于汉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其性质归属,历代文字学家说法不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转注与假借的定性。清代学者戴震提出的“四体二用”说多为后代的学者所赞同,将转注与假借划分为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现对转注与假借的造字意义重新强调,并从造字法的标准———汉字形、音、义三要素、转注与假借的造字功能的特点等几个新的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4.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在翻译的过程中,其主体性可体现在翻译文本和翻译策略的选取上,而译者在文本选择上又会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对林语堂的作家身份研究较多,但对作为翻译家林语堂的外部研究较少。文章从林语堂的文化观出发,以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分析林语堂作为译者在进行翻译选材的过程中,其文化观在翻译选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5.
唐代贾公彦的《周札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六书”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对“六书”名称的说解和对形声字、会意字的具体分析说明中.文章对这些内容作一梳理阐发,借以管窥贾公彦文字研究的成就.  相似文献   
76.
广西临桂籍人士朱凤森是清嘉庆、道光间较为知名的剧作家,有戏曲剧本集《韫山六种曲》存世。但因传本稀见,学人难窥其全貌,《中国戏曲志·广西卷》等专业戏曲文献对其版本、内容等的记述,多有错误。今据所见刊本及资料,对《韫山六种曲》的成书、内容等加以介绍,并对其在地方戏曲研究等方面的资料文献价值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77.
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六西格玛管理已成为管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以京唐钢铁公司一酸轧张力计压头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张力计压头带来的非计划停机时间逐年递增的情况,公司成立精益六西格玛改进小组,通过对张力计压头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运用大量先进的工具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因果矩阵分析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加以改进、评价。经过项目组的努力,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六一诗话》是我国最早的诗话,开后代诗歌理论著作新体裁。在此集中,欧阳修评论了众多作家及流派的著作,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诗歌创作主张。此集仅28则,其中提及梅尧臣的就有7则。文章主要从欧、梅二人的早年经历、思想爱好、创作主张及交往入手,探讨此种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79.
作为宋代早起的诗话作品,司马光《续诗话》相对于欧阳修的《诗话》在内容、理论、体制等方面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其诗话中虽未形成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但结合其诗文创作,可以相对完整的复原出他的诗歌理论的大概。  相似文献   
80.
中国电影史无法忽视"第六代"的存在。十多年来,第六代在故事主题、叙述手法、拍摄方式、美学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与传统不同的独特的个性风格。与"第五代"相比,"第六代"更加关注都市场景与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使宏大叙事逐步退场,他们以个体化、情绪化的叙事方式,以及关注个体生存状态的纪实性的拍摄风格,正在创造着中国电影的又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