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29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教育   15020篇
科学研究   262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325篇
综合类   1154篇
信息传播   268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612篇
  2014年   1854篇
  2013年   1557篇
  2012年   2323篇
  2011年   2387篇
  2010年   1613篇
  2009年   1557篇
  2008年   1768篇
  2007年   2131篇
  2006年   1886篇
  2005年   1412篇
  2004年   1011篇
  2003年   767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3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历史为电大提供了一笔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电大通过近30年的办学,形成的人才规模、完善的办学条件以及所创造出的办学特色。总结历史经验,扩大教育财富,电大要在新的起点上突出重点,加强品牌建设;创新模式,提高全民素质;完善条件,促进教育均衡。  相似文献   
72.
Multi-site universities face the challenge of integrating campuses that may have different profiles and orientations arising from place-specific attachments. Multi-campus universities created via mergers seeking to ensure long-term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and increasing their attractiveness to students, create a tension in campuses’ purposes. We explore how mergers in Wales created ‘inadvertent’ multi-campus universities whilst attempting to increase their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We highlight three tensions that mergers created for contributing to local places, firstly a tendency for internal concentration, investing for growth in metropolitan not peripheral campuses; secondly, to looking beyond traditional local campuses and creating external campuses (in this case in London); and thirdly, to specialise campuses on the basis of attracting external students not local needs. This creates a substantial challenge for managing multi-campus universities if they are to continue to be able to support the prosperity of more remote regions in an increasingly knowledge-based economy.  相似文献   
73.
高校学报专家审稿与三审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多高校学报编辑认为三审制是“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而从高校学报专家审稿的产生原因及编辑部与专家的相互关系,以及三审制的责任分级和高校学报专家审稿的内容和方式来看,高校学报的专家审稿不是三审制中独立的一级审稿,不能代替复审,但它又是必不可少的,是学报学术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74.
It is said that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but what about graphs? Although graphs have the potential to bring data to life, numerous studies show that learners struggle with graphical comprehension. Furthermore, many textbook examples on graphs are boring and appear meaningless to students. Students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something which is interesting, meaningful, and worth knowing, in other words, something relevant. With the outbreak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in December 2019, COVID‐19 is dominating the news worldwide, and the internet is flooded with visual presentations about the virus. To make statistics more fascinating and exciting, relevant and real‐world data such as these can be used in the classroom to stimulate the learning of important statistical concepts such as graphs. Curcio's three levels of graphical comprehension were used as a framework in this study, while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a global view on distributions was also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以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为背景,通过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探讨高校行政人员的胜任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提出了高校行政人员胜任力分析模型,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成要素与行政人员个体的胜任力要素,放置在专业化、职业化的维度中考量,总结归纳出7大显性要素、5大隐性要素。研究以此胜任力分析模型为指标,对A大学教育职员“爱岗敬业”奖的部分获奖者先进事迹材料进行内容分析,描绘出绩效卓越的高校行政人员的胜任力画像,发现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是胜任力建设的核心目标。最后,研究从加强系统规划、完善培训考核、建立流动机制、形成文化认同4个层面提出了高校行政人员的胜任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76.
作为大学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学生可通过协商民主机制,将自身的诉求与大学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管理者的目标平衡与融合,通过制度性渠道与程序参与大学治理,实现大学治理结构的优化。我国大学与学生关系的转变以及学生的学习权利,构成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法理基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有利于增强大学相关决定的正当性以及被接受性,提高治理效能,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学生参与大学治理存在客观限度,大学应根据事务性质、学生参与能力、参与意愿等因素,确立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方式方法和范围程度。  相似文献   
77.
高等教育治理的内涵与外延随高等教育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并服务于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多年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之治"体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追求",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探索"的发展果实,彰显了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中国优势"。高等教育治理的"中国之治"是对现代世界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凸显了中国优势。高等教育的"中国之治"是中国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8.
从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看,大学制度与治理是相互作用的,制度对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实践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治理实践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大学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是治理主体与制度实践互动的结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和习惯等。因此,制度逻辑不是说要去主观建构制度,而是说在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运行与制度行为、制度评价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注重和发挥人的因素特别是治理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融通“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治”,使得大学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转化为治理体系,并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治理实践中,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使制度逐步成熟定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79.
企业和高校之间存在人才需求端和人才供应端的联系,但两者性质、职能、价值目标、对社会变化反应速度等方面差别阻碍了产教融合进程。企业转型升级、高校人才培养急需产教携手,产教融合成为高等教育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呼声。产教融合的实现基础是互信机制,即价值取向的互信认同、校企资源的互信共享、人才培养的互信联动,校企须遵循的价值取向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性、长期性、双向性和兼顾性,摒弃价值取向的短视性、单向性和片面性;充分认识校企拥有的物质资源和科技资源的互补性,构建资源的产教共享机制;积极挖掘双方人才培养中的合作潜能,企业认可及信任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方向、质量、规格,高校认同及信任企业人才培养不可替代的能力及作用,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工程能力培养与特殊技能培训三方面联动。  相似文献   
80.
蔡元培的学术观在民国早期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通过北京大学改革,促使北大从旧式学堂转向现代大学。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之改革方案的分析发现,相比民初,蔡元培扩大了"学"的范围,并调整了"学"的内在关系。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学"的本质由近代分科之学到现代科学之学的转变。蔡元培的学术观转变顺应了民初科学观的转变,渗透于北京大学改革方案,促使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反映新科学观的学术建制改革。新建立的学术建制匹配于现代学术,推动北大迈向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