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5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教育   25284篇
科学研究   1608篇
各国文化   96篇
体育   1315篇
综合类   894篇
文化理论   212篇
信息传播   4560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762篇
  2022年   455篇
  2021年   648篇
  2020年   707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530篇
  2016年   859篇
  2015年   1509篇
  2014年   3432篇
  2013年   2272篇
  2012年   2771篇
  2011年   2993篇
  2010年   2300篇
  2009年   2132篇
  2008年   2963篇
  2007年   1941篇
  2006年   1496篇
  2005年   1414篇
  2004年   1043篇
  2003年   809篇
  2002年   524篇
  2001年   471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徐强 《视听界》2002,(2):25-25
站在人文关怀的基点上,审视当今传媒所热衷于传播的社会新闻,就会发现这样一种悖论:一方面,社会新闻的表现重心毫无疑义是芸芸众生;另一方面,社会新闻却对最普通的人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关心,甚至漠视人的生存意义。这种悖论深刻地揭  相似文献   
72.
73.
74.
涵化研究的两个十年(上)--一个总体评估和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文章提供了关于涵化研究的理论回顾和元分析。作者考察了缘起于乔治·格伯纳及其同僚的有关涵化分析的根源 ,并回顾了发端于 1970年代以来的涵化分析研究的进展。文章还回顾了这些年来关于该理论的批评并提出了作者自己的批判性评价及有针对性的答复。在上述基础上 ,作者从 2 0年来涵化研究的实证结果中提出了一个元分析。该分析显示 :所谓涵化效果的平均值仅有 0 9。大多数 (但并非所有 )文献中报道的各种各样的涵化结果均可以归因于仅仅是样本使用上的错误。然而 ,尽管作者检验了假设的调节变量的多样性 ,他们还是没有发现明确的调节变量。分析指出 ,只有当从一个元分析的角度透视那些关于涵化结果的资料时 ,许多理论上的争议才会淡出视野。  相似文献   
75.
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湖南日报消息《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荣获一等奖,这是湖南纸质媒体获奖作品历史性的突破。这篇消息气势非凡,文约意丰,过目难忘,回味无穷,的确是一篇融思想性、艺术性子一炉的精品,难得的佳作。这篇作品出彩、出色的地方很多,笔者不能妄加评点,只在这里谈谈自己的读后感受。下笔有神,气势非凡。湖南因依伴洞庭湖而得名,因依伴洞庭湖而生息。湖南因湖而喜("洞  相似文献   
76.
威廉斯认为化的“普通”男女“活生生的经历”,这种平民化的定义为我们解读电视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多元的化背景造成了受众群体的“小众化”,而受众多元的化期待必然要求电视化本以多种形式满足受众需求,但电视在传承当代化,满足受众化需求方面,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现象,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即走过了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本试从受众化期待的多元化来解读谈话类节目形式变化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77.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我们在考察一个经济问题的时候,也不能离开上层建筑的变化去孤立地进行,而应该从一个非经济的视角多加审视,这种非经济视角包括政治、政策、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也就是广义的社会视角。对于新闻报道来说,经济报道不仅要重视研究和直接反映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而且应该由此延伸开去,更多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改变经济报道那种单一的、垂直的、生产的、流通分配等纯经济的角度,以主体的、横向的、多元的社会视角,对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作社会视角的扫描,以满足新闻受众理性思考的新要求。 换言之,记者要用经济的眼光审视社会问题,从杜会的角度考察经济事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新闻与社会新闻的“角度互换”,这样才能够将问题看透彻。  相似文献   
78.
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活动的增多,各种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和外国的经济往来增加,中国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决策者、参与者甚至普通百姓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增大,经济新闻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如何改进经济新闻报道,更好地帮助读者解读经济新闻,满足读者需求,成了各报努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
80.
潘峰 《新闻世界》2003,(11):35-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