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2189篇
科学研究   347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292篇
综合类   112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25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8 毫秒
71.
母子的账单     
映龙 《现代家教》2001,(1):36-37
  相似文献   
72.
徐国志《蓝色诱惑》中的爱国思乡主题继承了中国新诗传统,华侨生存状态和故国情绪是作关注的重点,歌咏“家园”和“爱”都倾注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不时有高妙的哲思。  相似文献   
73.
74.
语文课堂在新课改之后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了,教学方式方法改进了,师生之间角色的转换实现了。但是,地处偏远山区的乡村中学,学生因缺乏语文学习的环境而丢失了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将包罗万象、富有趣味的语文学科搁浅。因此,在乡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还原并升华语文教学应有的精彩内容。  相似文献   
75.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在高等师范声乐教学中起着传承音乐文化发展、改良、创新声乐教学思维引导者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宏观上对高等师范声乐教师自身素质、现今的声乐教学形式、学校的教学分工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提高教师素质、改革课程结构,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只有将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使中国的高等师范声乐教学走上真正意义的良性发展之硌。  相似文献   
76.
闻一多先生1925年自美返华前致友人梁实秋函中附有一组旧诗,过去一直被忽略。其实解读这些诗作,对于研究一多先生新诗创作从《红烛》到《死水》的发展,亦好从当时流行的自由体到格律体的转变,对于了解他的以建立新诗格律为中心和旨归的崭新诗学理论,以至对于今天研究新诗现状,思考新诗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进入中学教材的说明文,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而越是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东西,就越是与美的形式和规律契合得越紧密,蕴合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容。不管是事实(具体物)说明,还是事理(抽象物)说明,无不蕴含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78.
书法,顾名思义,是汉字的书写方法。而书法艺术,则在这个基础上已升华到艺术的高度,成为人们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中间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由结绳记事到状物、象形,由象形发展到文字的创造,继而篆、隶、楷、行、草,直到今天书法各种流派竞相纷呈斗艳,一派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79.
80.
瞿唐天下险,剑阁天下雄,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险雄秀幽的巴山蜀水,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从司马相如到郭沫若,为中国的诗坛开辟了诗歌文学的道路,创作了无数璀灿的诗篇,这是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后代的人去整理研究.即使不是巴蜀土生土长,省外的诗人也非常歆羡巴蜀的瑰丽景色,想入川来一领略风光,借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