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7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64篇
教育   8527篇
科学研究   1297篇
各国文化   75篇
体育   229篇
综合类   552篇
文化理论   87篇
信息传播   2153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493篇
  2014年   845篇
  2013年   747篇
  2012年   852篇
  2011年   981篇
  2010年   912篇
  2009年   864篇
  2008年   989篇
  2007年   925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575篇
  2004年   520篇
  2003年   460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宋代封赠制度往往被视为孝道原则的一种实践,但在那个时代所承载的意义,实际上已远远超出"光宗耀祖"的范畴,体现着宋代立法者从理顺个体家庭内部关系入手,重建社会基本道德伦理秩序的制度性思考和尝试。宋代封赠制度诸多原则的变化与确定,都源于宋儒对制度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家庭伦理规范的认识的深化,源于"新儒学"对于家庭伦理的更深层次的思辨。借助制度的运行,这种理论上的思考被推广到社会实践中,用于构建宋儒理想化的家庭秩序。因此,通过对宋代封赠制度中体现的家庭伦理的考察,庶几得以从制度史研究的角度,展现"新儒学"对于"宋型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给行政主体的工作带来很大挑战,有必要从伦理困境的角度来研究群体性事件。行政主体在群体性事件中会面临权力冲突、责任冲突以及利益冲突引起的伦理困境,这些困境的成因包括行政主体价值观念异化,行政伦理规范化法制化缺失和行政伦理监督机制欠缺等,因此需要研究破解这些困境的路径,使行政主体更好的应对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3.
冯积岐创作的《村子》与贾平凹创作的《秦腔》都是陕西乡土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立场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他们都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变化给予了集中关注,但由于叙事立场、叙述技巧等方面的主体性选择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叙事伦理.在此结论的基础上,进而对中国乡土文学的叙事伦理的新突破作出探究.  相似文献   
74.
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怎样有效的解决当下环境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罗尔斯顿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内在价值"的环境伦理思想。他认为自然价值是事物某种内在属性,它的存在是客观的。道家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强调人与其他自然界的事物是有不可否认的价值。在道家视域下解读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对于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5.
大学职位分类制度视域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应以专职德育队伍为骨干,实现专兼结合。培养明白人、代言人、清白人、带头人、贴心人、逐梦人、弄潮人、守门人、苦心人等"九种人",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德育目标的伦理指向,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完美统一,注重德育伦理内在发展规律和时代表征,以现实为基点和原点,培塑主体性道德人格,为我们科学规划德育目标,实现"德育赤字"向"德育红利"转换,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人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76.
《考试周刊》2017,(64):141-14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对当前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信息网络发展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思想道德教育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77.
约翰·威廉斯1965年塑造的"斯通纳",浓缩了人类在20世纪历史的"宏大叙述"中,一个普通个体的真实经历与精神超脱。他的独特声音与悖反行为,是对个体身份异化的一种伦理质疑。战争作为人性的试金石与分水岭,工业社会伦理环境要求个体必须在"浮士德精神"与"斯通纳心灵"之间做出选择:斯通纳在大学教育之后,经历了浮士德走出书斋后的四次人生追求,追寻自身在当时社会的伦理价值;也或在内心深处坚持的自我身份遭遇四次异化后,做出回归人性的伦理选择。社会环境对斯通纳不断地"否定",促使他在伦理两难中发现内在自我,从而,走出文明进步对个体异化的假自治环境。在文学、爱与生命意识的交融中,形成与当时社会伦理环境鲜明对照的人性存在:"斯通纳心灵"。  相似文献   
78.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的传统文化,并反映、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的教育评价思想也深深地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表现出一些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拟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社会伦理观念和思维方式三个方面来探讨传统文化因素对教育评价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多元社会形态并存的社会现状,是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这一基础从本质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国行政伦理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行政伦理价值的主要特征是多重跨越与共生。  相似文献   
80.
工程伦理教育在整个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根据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对工程伦理教育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梳理的同时,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