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4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71.
而今文学欣赏多采用形象法.即形象地感知及分析。形象原本多指具体可感的.但在不同的文体中又各有侧重。大致说来,诗歌中侧重于意象,小说中聚焦于人物形象.散文中所写的则多是观感的印象,包括细节及场景等。  相似文献   
72.
请你擦双鞋     
借着路边的灯光,我定睛细看,是个女孩,十来岁的样子,穿着一身很旧的衣服,看不出有什么歹意。女孩小声地说:“叔叔,你能擦双鞋吗?我妈妈是擦鞋的。她擦鞋很好的,只要一块钱。”顺着女孩手指的方向望去,在公园大门外出不远的地方果然有个女人拎着一个小板凳在人群里揽着生意,可惜没有人理睬她。“对不起,我不擦鞋。”“叔叔,我请你擦鞋吧!”  相似文献   
73.
作文的文体主要是由表达方式来界定的,即以记叙为主的是记叙文,以说明为主的是说明文,以议论为主的是议论文。这其中记叙文有六要素之说,  相似文献   
74.
语文知多少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09,(11):95-95
关于语文,是各有言说的。其中也有不少观念之争,表明各有所见。先说学者语文或专家语文,他们是将语文作为研究方向的。他们对于语文的看法不乏精义要义,诸如生命及表现、存在及言语等等。但这只能说是对语文各有识见,  相似文献   
75.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09,(1):133-133
作文命题,由传统的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就思维上说也可谓走过了一个正反合的模式。即材料作文原本是针对命题作文的限制而出现的,因材料可供多角度地开掘。但角度多了,为避免理解上过于分歧,于是再从材料中引出一个话题来,并要求围绕话题写作。由于话题多由材料中引出来,因而大可视为材料作文的延伸。  相似文献   
76.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09,(4):157-157
语文考试的范围,一般包括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阅读、作文三大板块或专题。先说语言知识方面,常见的题型有字音字形,词义辨析及选用(包括实词、虚词、成语及熟语),句子方面主要是改病句或改错,修辞方面则有句子的连贯等。这些题目中,字音字形虽可静态考察,但由于汉语中有不少多音多义字,则也会产生分歧。至于词义辨析及选用、改病句或改错、句子的连贯等,则不宜静态考察,换言之就是要有一定的语境。若只是人为地提供一些语言碎片,  相似文献   
77.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09,(5):140-140
作文命题,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及话题作文之分。命题作文及话题作文都是给一些关键词,材料作文则是给材料及图片。而给词语与给材料的不同,或许就在于文字的少与多。文字少,有可能套题。为防套题,除了替换成材料外,还可对关键词有所修饰或限制。比如不是写“季节”,而是写“难忘的季节”或“美好的季节”。再就是在写作要求上有所限制,比如文体上的明确。命题作文本来只要给出关键词即可,但也有加上一些文字的,则文字也起了引导或提示的作用。比如“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78.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4,(4):118-119
议论文写作不妨多有借鉴。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正表明借鉴的重要。从借鉴中,可以疏理文脉,揣摩写法。这里就梁潄溟先生《朝话》中的文章,谈一谈议论文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79.
吴永福 《现代语文》2014,(9):146-147
散文中,多有叙议结合的写法。比如苏轼的《石钟山记》先从石钟山的得名说起,并提出疑问。接着再写实地考察,即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对山川景物多有描绘。继而转入议论,并相应地提出观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也是这样,先写游历,再转而议论。  相似文献   
80.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其实从宏观层面考察,这一概念融汇了哲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深层次的语文素养内涵出发,对这一概念的历史源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阐释了语文素养对于人的读书求知、人格的健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