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8篇
  免费   1篇
教育   831篇
科学研究   86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377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是蔡元培的德育"成德"心理观。他认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四者缺一都不能构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72.
孔霞 《文教资料》2010,(13):178-180
本来通过论证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条件入手.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高校辅导员积极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73.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肩负着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重任。中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促使职业教育成功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专业化培养,系统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辅导员队伍走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74.
民法与商法作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以及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都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而两者之间也有着较深的渊源.通常在我国理论界,对民法与商法的认识主要分为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两种观点.两个法律体系都以协调社会发展与完善经济体制为出发点,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与差异,从科学角度论证其关系,对于我国健全法律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古筝音色优美,符合大众审美需求,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现如今又逐渐渗透到了素质教育之中。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古筝音乐如何发展和普及,是我们每一位音乐需共同探讨的主题。笔者从古筝音乐传承发展的走向入手,重点分析了古筝音乐发展普及的现存问题,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古筝音乐普及和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6.
王映宇 《文教资料》2013,(20):32-3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差异问题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且极其复杂的问题。因而,翻译在完成语言转换的过程中,需采用各种补偿手段,将文化因素带来的各种伴随信息,准确加以传达,尽可能做到翻译等值。  相似文献   
77.
开关磁阻电机功率电路的强弱电保护是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三相不对称半桥型功率变换器主电路进行分析,设计了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过电流、过/欠电压、电力电子部件驱动掉电保护、功率电路看门狗保护等电路,自动判断功率电路过压、过流等故障,并产生相应措施来保护电机。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保持长期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78.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等方面不同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知识+技能”复合能力人才的培养.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随着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不断变化,对高职院校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有完善知识结构,如高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适应快速发展社会的需要。但是现在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机制还很不完善,教师的主动性还有等进一步提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院发展,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9.
宋代编写的语文教材,版本多,数量大,涵盖了小学语文教学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辅助教学工具书的全部内容。这些教材从识字写字开始再到阅读直到最终写作,由浅入深,前后连贯。再加上字典的辅助教学。因此具备了教材体系中能配套使用的功能。由于宋代是我国古代最早编写出小学语文完备教材的朝代,所以宋代是我国古代小学首套语文完备教材体系形成、出现的朝代。  相似文献   
80.
<正>"春秋笔法"起源于孔子修《春秋》,是对于史事记载的一类写作笔法,即作者写作时在记叙里自然而又含蓄地嵌入作者对于该事件、人物的思想倾向、是非判断,而不是专门用评析的语言进行直接评判。其特点为"一字寓褒贬",于不经意处见"微言大义",意即在一个简单的语句甚至一个特殊含义的字里完成上述作者主观意识的植入,从而使得简短的文字里包含着深远的意蕴。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写人、记事正是很好地采用并发展了"春秋笔法",使得史事记录有声有色、人物形象跃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