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6篇
教育   1399篇
科学研究   65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29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62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71.
于友 《新闻导刊》2006,(3):52-52
1935年9月.我在上海新创办的《立报》当练习生,开始学习新闻工作。当时有机会阅读全国许多报刊。1936年4月《大公报》在上海创刊,我发现了它的一个“亮点”——旅行通讯。署名“长江”的西北通讯很有特色.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流利的文笔.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我曾把它当成学习的教材。我当时不禁感悟到.当记者.就该有长江那样的学识和本领.能报道大家关心的大新闻。1937年.我曾给长江写过一封信.表示了我敬慕的心情。  相似文献   
72.
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海区,有一座四面环海的遮浪孤岛,岛腹内风平浪静,岛背处波涛汹涌。在粤东海域,每天经过这里的数百艘船只都必须在遮浪岛调转方向,进入港湾或继续向下行驶。因此遮浪岛上的航标灯塔,便像夜空中的北斗星,成了过往船只的方向标。从1976年开始,苏贵聪就是这座灯塔的守护者。“看不见灯塔的灯,我就睡不着觉”“苏贵聪的可贵之处,在于他30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对灯塔的爱。30年来,只要在汕尾,他没有一天不上岛,没有一天不是亲眼看着灯塔上的灯亮起、熄灭。日复一日,坚守着看似平凡简单的工作岗位。”汕头航标处党委书记王锡伟这样…  相似文献   
73.
在这个连吃饭都盛行快餐的时代里,人们对通讯的阅读需求远不如短快的消息,所以怎样把通讯,尤其把长一点的通讯写“活”,就显得尤为重要。“活”有多种手法,而细节在其中的分量则是不言而喻的。好的细节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而且能够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人物的“立体感”,甚至可以催人泪下,感染读者。那么,细节的描写从何处入手?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靠观察。具备一双敏锐的“新闻眼”,采访也罢,调研也罢,都要靠记者的眼睛去用心观察,捕捉常人难以发现的细节。《人民日报》老记者柏生早年采写《韧性的战斗》一文时,一头…  相似文献   
74.
“该休的假一定要休”4月25日,某团一连司务长韩飞愉快地踏上了归乡的旅途。2002年7月,小韩从军校毕业被分到该团一连任司务长。他工作踏实,责任心强,连续两年被上级评为“优秀司务长”。去年底,团里安排他担任新兵营管理员。小韩深知,新兵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想把伙食调解得让大家都满意,需要下一番功夫。于是,他深入到训练场,和新兵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尔后,他到市场有针对性地购买物品。春节到了,结婚才几个月的妻子要求小韩回家团圆。他取出了休假本。然而,抬头一望训练场上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小韩又把休假本收回了抽屉。他做通了妻…  相似文献   
75.
赵静 《新闻前哨》2006,(7):76-77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的道路上,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呈现着令人期待的前景。手机媒体不断地与传统媒体对接,手机正在从二种移动通讯终端逐渐演变为一种信息终端。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作为媒体具有更大优势:它比报纸更互动,比广播更自由,比电视更便携,比电脑互联网更普及。手机,能够带来的不仅是单向上网,最主要是带来双向互动,这正是传统媒体最需要的。通过手机,可以建立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新型的互动关系,也正因为有了手机,受众与媒体的互动参与更快更广更自由。  相似文献   
76.
手机广播: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笔者把“手机广播”定为两层含义,一种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另一种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笔者把它们统称为“手机广播”,但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移动上网的“手机广播”。  相似文献   
77.
听众参与广播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听众参与广播比较初级的形式是听众来信表述听后感受,听众为广播节目撰写稿件等。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以珠江经济台为代表的“珠江模式”出  相似文献   
78.
《新闻传播》2006,(12):26-26
《军事记者》2006年第9期发表贾永的文章《“做深”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三条途径》。 文章认为,首先是主动出击,以快制胜。时间是构成重大突发事件的第一要素,报道迟缓就意味着将舆论阵地拱手相让。在今天的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我们应当树立起“快的就是深的”的理念。一篇先入为主的简短消息,可能比事后洋洋万言的长篇通讯更能引导舆论,更能产生影响。“快些”、“快些”、”再快些”,应成为突发事件报道的座右铭。应该看到,我们的媒体在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上有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能仅仅满足于”今天新闻今天报”,还应努力做到“现在新闻现在报”。  相似文献   
79.
每一篇人物通讯,都有它独特的内容和不同的风格。如何开头,从何落笔,要因人因文而宜,要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人物或豪迈,或欢快,或悲壮,或沉郁,或愤怒,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人物语言是人物个性的一个部分,只有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了人物的大量语言,才能提炼出个性化的语言。刘禹锡有诗云:“千淘万沥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要淘出有个性特色的人物语言,需要下艰苦的、浩繁的功夫,了解社会上各色人的生活经验、文化教养和性格特征,以及由此形式的不同语言习惯和风格,进而熟悉我们所要报道的对象的生平事迹、爱好憎恶…  相似文献   
80.
2006年4月底,《常州日报》与常州移动合作,推出了“常州手机报”,正式参与了自2005年发展起来的手机媒体这一新兴传媒的竞争。手机报、手机电视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是2005年中国传媒发展的一大亮点。就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用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手机媒体的出现似乎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欣喜与兴奋之余,笔者以为,对手机媒体这样一个新鲜事物更多的需要的是冷思考。毕竟,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的出现,仅仅是个开头,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要让这种新兴传播渠道下的传播行为,得到受众的认可并良性运转起来,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