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242篇
科学研究   99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66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科技和经济水平获得巨大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各行各业都与传统工作方式发生碰撞,在档案保管中也不例外。20世纪30年代左右我国就有了档案学,对档案的保管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办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提高,人们逐渐开始尝试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本文将针对电子信息档案同传统纸质档案的互补共存。  相似文献   
82.
近年,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中国向国外申请专利的数量日益增长,向日本申请专利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中日两国的专利制度存在很大的区别,中国申请人或其代理人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如不能很好地理解中日专利制度的区别,可能会使中国的发明不能在日本得到合理而适当的保护。在此,笔者基于中日两国专利制度的不同规定,总结了中国申请人在向日本进行专利申请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3.
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隐喻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修辞格。国内学者对英汉隐喻的异同大多从某一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旨在从多维角度简述英汉隐喻在内涵、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受重视程度方面的差异以及在认知基础、构成方式和喻体选用方式方面的相似之处,借以进一步加深对隐喻的理解,从而增强英汉隐喻互译的准确性,提高英汉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8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现存最早的音乐文学著作。《诗经》与音乐密不可分,小雅诗篇曲式多来自民间,以简单重复、其音乐效果相对减少,大雅曲调繁富、风格宏大,其美学意蕴与音乐效果较为丰富。文章系统探究大小雅音乐风格的本质区别,着眼于音乐风格对大小雅风格的审美异同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85.
王蓉 《科教文汇》2014,(18):5-5,11
在当代社会,各个国家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更好地认识、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现今的大势所趋,在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6.
谢早清 《职业圈》2014,(33):103-103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统属于企业会计,它们是企业会计两个不同的分支,二者具有许多相同点与不同点,或者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从两种唱法的演唱风格以及对歌唱家演唱风格的介绍,并对两种唱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①两种唱法的融合借鉴,可以使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产生更加完美的歌唱效果。②美声与民族声乐之间从歌唱方法而言没有明显差异关键在于演唱风格。不同唱法之间存在着许多共性的理论,根据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8.
张菁  隽永 《天津教育》2009,(8):53-53
(268)真知灼见①真正知道,确实看见。②指正确而深刻透辟的认识和见解。(灼:透彻,明白;明显的样子;引申为确实。灼见:洞察,看清楚;明白透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89.
刘超 《英语辅导》2000,(12):24-24
can和may在初二英语课本里频繁出现,含义相似。其用法异同如下:  相似文献   
90.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从汉代始,两国便有交流,尽管其问因各种原因曾一度紧张,但未构成实质影响;日本飞鸟时代,圣德太子便向隋朝派遣隋使;隋亡,继派遣唐使,始终不辍地学习中国先进的社会制度及思想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同属于汉文化圈。尽管中日文化同源,但经历1000多年的交流、碰撞、融合、变革后,逐渐分道扬镳且结出不同的果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