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26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622篇
教育   7305篇
科学研究   2039篇
各国文化   163篇
体育   559篇
综合类   280篇
文化理论   130篇
信息传播   25206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738篇
  2022年   515篇
  2021年   965篇
  2020年   466篇
  2019年   829篇
  2018年   631篇
  2017年   729篇
  2016年   921篇
  2015年   1470篇
  2014年   2506篇
  2013年   2244篇
  2012年   3019篇
  2011年   3253篇
  2010年   2204篇
  2009年   2257篇
  2008年   2407篇
  2007年   1463篇
  2006年   1198篇
  2005年   1524篇
  2004年   1212篇
  2003年   1031篇
  2002年   903篇
  2001年   840篇
  2000年   694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世界范围的课程与教学变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生,其动因源于信息革命带来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知识爆炸等一系列挑战.这意味着持续近四百年的现代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将被超越,未来课程与教学时代已经到来.未来课程超越现代课程的本质是超越知识本位的哲学基础,建立基于人的发展、素养发展为本的课程哲学体系.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启动了面向未来的课程与教学政策重构,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文化、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形成了实践创新案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正在以实战的状态迎接未来教育的到来.  相似文献   
92.
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的视角正由媒体论及中介论走向关系论.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的历史脉络可划分为以语言扩展为主的诠释阶段、以认知融合为主的背景阶段、以经验延伸为主的具身阶段和以拟人化思维为主的它异阶段.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类人"特性越来越明显,将助推信息技术由进入教学走向自适应教学,基于生命视角开启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生态式融合,以互利共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实现整体和谐,从而有效适应未来教育智慧育人之需.  相似文献   
93.
访谈从什么是未来技术、国科大为什么要率先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开始,江雷院士根据自己的理念和理解,结合科学家成长的普遍规律和自身科研实践的经历,介绍了如何预判与前瞻性布局未来技术研究领域,未来技术人才需要什么核心能力和素质,并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遴选原则、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分享了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发展思路和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94.
新时代,利用技术赋能教育革新,驱动学习方式转变,备受教育界各方关注.自2012年以来,英国开放大学每年定期发布的《创新教学报告》荟萃了网络技术时代世界各地正在开展的10个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学、学习和绩效评价的创新教学法.通过分析《创新教学报告》(2020版)可以看到,发挥技术在教育中的巨大影响力,离不开相应的学习理论支撑,并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创新教学报告》(2020版)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法表明,学习科学、做中学、自由学习等理论成为技术赋能教育革新的重要源泉,未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正是技术变革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5.
立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围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未来信息技术与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目标、课程、教学、资源、评价方面对2035年的中国数学教育做出展望,并对未来数学教育的努力方向提出十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杨志成 《教育研究》2021,42(3):4-11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坐标尺.教育之大变局总是与世界之大变局相伴而生,是世界大变局的内在基础和重要标志.信息革命带来的技术变革和全球治理体系社会变革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教育变革的战略背景和产生缘由.超越现代教育哲学本质和实践范式是世界教育变革的本质特征.中国教育要紧紧把握世界教育变革的战略机遇,坚定中国教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努力构建引领世界教育变革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7.
澳大利亚政府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是适应全球教育变革的迫切需要,在一系列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为学生未来而准备"的国家生涯教育战略.该战略体现出的生涯教育新动态表现在:成立国家生涯研究所,强化生涯教育组织保障;宣布伙伴关系赠款方案,营造生涯教育政策环境;设计校企合作工具包,创设生涯教育参与机制;利用网络虚拟信息技术,引领生涯教育开展新形式.这呈现出澳大利亚生涯教育组织机构系统化、政策制定导向化、责任主体多元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98.
在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审思高等教育的发展谱系,高等教育的未来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指向未来发展路径的高等教育,技术理性与主体性的双向作用不可偏废:技术理性延展了高等教育未来的想象力,主体性纵深了高等教育未来的建构力;同时,技术理性是促成主体性的基础,而主体性引领技术理性的方向,两者共同作用达成高等教育的未来实现。其二,指向未来美好图景的高等教育,需要将主体性置于价值优先地位,以体验式的合作学习进行感入式的沟通对话,发挥主体创造性,超越技术理性,在未来的高等教育的未来中走向真理式的诗意生活。  相似文献   
99.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的联合培养实践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科技政策领域的巴斯德象限模型为解释我国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发展动向提供了一个逻辑框架,从巴斯德象限模型的视角出发,对《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年以来我国国家层面推动的高校与(工程)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协同创新中心项目、博士专业学位联合培养等实践开展及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总结,进一步提出我国联合培养博士生体系的象限模型,并据此分析我国联合培养博士生体系的核心向度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0.
依托终身学习体系保证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很多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理念.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学习型城市联盟成员城市纷纷提出了各自的应对办法,并在教育领域制订应急计划和远程学习解决方案.文章通过梳理学习型城市联盟的发展历程以及学习型城市联盟成员国在疫情发生后的教育应对,提出了新时期学习型城市的发展趋势以及终身教育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未来学习型城市发展,应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涵,将终身学习视为重要治理理念,充分体现城市发展的包容性,并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与学习型城市发展进行多层面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