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0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贝尔的美学是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基石,他以形式意味与审美情感这主客相融的两面构成他的形式主义美学,从而取代了传统美学主客相分的认识论模式,并对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拉开帷幕,其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性学习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而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足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在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3.
专家教师评数学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线专家教师如何进行数学课评述在以往的研究中关注较少.研究结果显示:专家教师对数学课的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参与程度、课堂提问水平、情境创设、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空间、教学内容组织、课堂练习及小结与评价等方面.要准确评价一节数学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文化的营造,教师的基本功,以及课堂教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4.
历史上,在一些云南的盐矿产区兴起了一系列新兴的工商业市镇。在这些市镇的形成过程中.大规模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大批前来从事采矿的外省移民的涌入是其成因的两大主导因素。这些因素不但影响此类市镇的布局和发展规模,而且影响到城市经济、城市文化及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95.
杨振宁在清华上基础课和“双基”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13日,物理学大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给本科生讲《基础物理》,再次引发了学术界对“基础深’的重视.事实上,数学“双基”教学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很多,其中17日《文汇报》的报道中有句话“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要变为直觉”.这句话很有启发性.我国“熟能生巧”的教育古训,在此得到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96.
近来.有机会比较数学教学和语文教学的异同.发现相同之处颇多.数学和语文都是语言.数学主要是用数字符号按照一定逻辑规则写成的方程、函数、公式和定理.其作用是表示客观的数量关系.语文主要是用文字依照语法写成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其作用是传递信息、抒发感情.数学的表述有赖于语文.语文的精确化则需依靠数学.语文学习要背诵经典.数学学习则要背诵九九表.总之.数学教学和语文教学的相似之处颇多.  相似文献   
97.
在高中数学中,函数的最值问题是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同样,三角函数的最值也是非常重要的,借助代数最值的求法和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产生以下求三角函数最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9,(5):F0004-F0004
《文汇报》12月19日,《笔会》新开《世说新语》栏目,摘引了林语堂先生写于1933年4月《语言学论丛》前言中的话.林先生对自己的1923—1924年的旧作有如下之评论:  相似文献   
99.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9,(12):F0004-F0004
晚近以来,数学教育改革的一项主要诉求是数学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现实”.国外有“现实数学(realmathematics)”一派,主张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却往往“失之偏颇”.其实,学生的数学现实,至少有生活现实、科学现实、理性现实、虚拟现实等几类.  相似文献   
100.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8,(9):F0004-F0004
“100万有多大?”是个怪问题.100万就是100万嘛.据说这是要形成“数感”.哦,这个连专家们都争论不休的“数感”,已经付诸实践了.于是,“100万有多大?”进入7年级数学课程,有大块文章发表,有博士论文研究.一个公开发表的教案,让学生研究“100万粒米有多少?”实际上,成人也不知道其答案,因为没有用.更令人称奇的是,问学生“100万人民币要用多大的箱子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