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道德作为人对人本身及人的世界的特殊"立法"在国家治理中不可缺席,尤其是当前社会失德现象的不断泛化对国家稳定和民生发展的负面影响迫切诉求道德的在场。这一诉求既不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再现与新生,也并非资本主义道德的嫁接或移植,而是以"人"为价值本体、以理性为认识论基础、以现代政治文明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为核心的新道德的在场。在宏大的现代国家治理论题下,道德的新构需要行使国家治权者的德性示范、现代公民性的觉醒与理性的培育、法治的同构以及融合"形而下"与"形而上"完整性的道德的哲学诠释的共时建构。  相似文献   
2.
康德关于"哲学的耻辱"之问是一个关于存在论的问题,也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在本质上实际关涉的是哲学观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存在主义哲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现代哲学尤其是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前奏。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认为康德的"耻辱之问"是一个伪命题,而马克思哲学则通过新的思维方式的确立实现了哲学革命,确立了新的哲学观,给康德之问提供了一种唯物辩证的哲学解答。  相似文献   
3.
榜样认同在本质上是对特定人物特定行为所代表的价值理念的认同,价值理念是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揭示和理性建构,而人的存在具有动态过程性。所以,在榜样认同问题上,人学主体论视角、价值关系论视角以及过程生成论视角是基本维度。在人学主体论视角下,榜样认同的主体包括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两者的存在都需要榜样认同;在价值关系论视角下,个体主体与共同体主体之间的价值理念既具有异质性又具有同质性,两者的存在需要它们之间价值理念的同质耦合;在过程生成论视角下,主体的人是随着自身价值理性动态发展而在实践中不断实现其超越性生存之维的,所以,标志着价值理念及其建构样态的榜样认同也需要随之革新、获得时代性的内涵和表征。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增长”理论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实现人及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提出的。当前,“包容性增长”理论在中国有着广泛的思想认同和深度的实践践行.根本原因在于“包容性增长”之于中国三重境域的深度洽和。即中国故有的“包容性”文化支点、对宏观的世界性发展课题的现实反思、中国发展之于政治社会伦理价值的进一步诉求。总之,基于对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现实考量,“包容性增长”在中国的境遇中有着历史的思想基点、现实的理论意义和时代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