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班主任同时担任品德课教师有着不可多得的授课优势,但同时也由于角色定位模糊、教研空缺等原因而在教学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学校的课程整合与教师岗位的调整与优化来提高小学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以此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的基础性与综合性.  相似文献   
2.
徐爱杰 《继续教育》2005,19(3):38-3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在工具理性的教育模式下,知识第一、态度和技能第二,而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全球虔望》中,首先提出教育目标的新三级是把态度和技能放在人的发展的第一位。另有研究表明个体学到的非学术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东西更能从整体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教学与科研很好地结合是校本教研活动有无成效的关键。在中小学教育科研实践中,仍然有很多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现象,这种分离现象的存在不仅使老师们疲惫不堪,也使得校本教研失去了原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深化课程改革必须建立教育政策的支持系统,制度建设是实践教育政策最为重要的支持手段。新制度经济学给教育制度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也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的发展依赖教育制度的发展。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是基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展开的,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具有有限理性,  相似文献   
5.
从《“八五”期间素质教育理论研究文献综述》(见本刊1996年第4期)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尚存在没有注意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对其中一些问题做了深入讨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就是我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一现代化的国民教育历程我国社会目前正面临着向现代化社会的转轨,具体地说,经济上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相混合的经济形式和体制向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政治上正逐步走向社会主义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上正经历文化重建向现代化文化运行机制迈进。现代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国民…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化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所学校的历史积淀,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化生活和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是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品格的过程,是学校化的传承和开拓。学校化体现了学校的目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校风学风以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师生员工之中,虽然看不见、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要求学校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现关照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新理念。目前.由于高考影响以及普通高中学校资源条件的限制,选修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缺乏选修课程管理制度,设备、场地、师资不足,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外部评价方式,选修课程教材的学术化倾向等。^[1]国外的高中课程改革非常重视选修课程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在更大程度上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可以说是英、美、法、德、俄、芬、日等国家致力于高中选修课程的基本动力。这些国家在高中开设选修课程历史较长,它们在课程设置、通过课程与大学联系为选修课程提供支持等方面,可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对教师的人文素质比较重视,这就要求师范生有较好的修养,会为师、会育人、会教研、会管理。从目前学校制度与课程设置来看,隐性课程是培养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空间,对于小学教师的培养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小学教育专业在隐性课程的建设上应具有高等院校隐性课程的特性,营选浓郁的大学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培育大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任职教师素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新设置的一门综合课程。对北京市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任职教师素质的调查显示,任课教师相关的背景知识与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年龄偏大,教龄偏长,专业发展面临更大的阻力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确的功能定位是对高中阶段学校进行规划与建设的前提。走向普及水平的高中教育意味着其是一种适龄人口都可以接受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大众的、基础的教育,它的性质和功能与精英性质的高中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以单纯的升学或就业为中心的高中教育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高中教育应该更强调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突出基础教育的定位与公民培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