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试论"研究型大学"及其中国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考察了“研究型大学”“研究性”的缘起,并以美国指标为参照,有的放矢地讨论了中国“研究型大学”指标的确定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2.
3.
对中国学分制的再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作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2):73-77
对中国学分制的再考察杜作润笔者曾写过一篇稿子①,提出“教育量制”的概念,并推荐使用“中国学分制”的术语。我将中国学分制比作“中国西洋参”,意在说明它应该是在中国社会文化教育的传统土壤上培育出来的一种良好的西方教学管理制度。它首先应具有近现代西方教育... 相似文献
4.
试论教育的量度与中国学分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作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4,(2):58-62
试论教育的量度与中国学分制杜作润(一)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国实行学分制的问题,并侧重有关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和中国学分制的某些特点分析。笔者将表明,从教育行政学角度看,它基本上是一个教育量的测度和控制问题。有鉴于人们常将“教育”和“教学”两词随意通用而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学理想的回首与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作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3):15-20
大学和高等教育并不是两个可以随意替代的概念,虽然它们有着密切的关联。这里当然只是说大学或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包括某些其它高等院校,它们是一种社会机构。这种机构通常受一种精神和观念的推动,因为它所从事的活动并不是普通的社会活动,也不是只从事专业的或物质的生产和变换,它从事的是智力活动,而且是被区分为"高等"的那一类智力活动,包括:通过教学培养高级人才,通过研究创造和发现高等的科学成果和知识等。推动大学运作的这种精神和观念,在其意识形态的层次上说,笔者认为,就是大学的理想。深刻而具有崇高感召力的理想,是… 相似文献
6.
服务的教育意义:培育服务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作润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1):15-20
服务的教育意义:培育服务精神杜作润常常阅读论述大学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这一主题的论文,久而久之,自己也想到了一些问题,本文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即为其中之一。一、服务概念的比较在我国,讲高等院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讲得比较宽泛。许多研究把大学千百年来所从事... 相似文献
7.
大学教育“德育为先”学、思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重温教育经典,重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指出:要有先进的、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首先要有人,要有道德的现代人。这是包括大学教育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可持续、协调、有序和健康发展,即科学发展的前提。有实效的道德教育,也是将大学争取诺贝尔奖的热情、出大师的期望,奠基于"明德"、"至善"的"新民"成长、成熟之上的最根本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高等院校目标的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经快速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这是一件好事,但需要对高等院校的目标进行调适,以便今后的发展更科学、更可持续.为此,本文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新一轮大学院校或高等教育改革,本文提出和讨论的问题包括∶应该首先回顾或反思我们既往的改革和发展实践,充分利用和开发我们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大学理想、目标、使命、功能等方面寻求相啮合的结构和机制,以及在教育实践中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思路等。 相似文献
10.
试析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析教育弘扬人文精神的条件杜作润翻阅我国目前的教育期刊,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文章都或隐或明地提到弘扬人文精神的问题①。这是一个新的信息。它预示着我国的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将可能有一次重大的变革和突破。关于“人文”和“人文精神”,有论者从我国古代文献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