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现实中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更多地强调工具理性,研究从工具理性和表达理性的视角出发,对家庭教育观念及其"窄化"问题进行探讨.经过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民众家庭教育观念由子女发展观、子女特定能力观、家庭观、国家观等组成,并有内在运行机制,即子女观、家庭观、国家观是动态的、交互影响的,影响家庭教育观念产生顺应或偏离主流社会的可能.家庭教育观念表现出混合理性,"窄化"是指过于追逐工具理性,中下阶层家庭具有"窄化"的教育观念;精英阶层有较强的表达理性,且不具有明显的"窄化".不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表达理性具有文化趋同性,相同社会阶层家庭教育观念的工具理性具有个体差异性.中下阶层父母"窄化"的教育观念限制了教育选择,强化了工具价值.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善,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多边联动,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本科教育评价过度重视师生外显的智力成就,忽视其内隐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追求,这种"重外轻内""重智轻德"的评价导向与中国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偏离,引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空心人"等诸多育人悖论.针对本科教育评价中德育维度缺失的问题,应当从"师德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三个方面构建德育过程测量指标,从"私德、公德、大德"三个层面构建德育成效测量指标.利用大数据的方法提取德育评价数据,形成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评价的德育之维.涵盖德育的本科教育评价必将更为全面地引导和激励大学落实"立德树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有效推进离不开教师的创新行为.本研究通过对265名高职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多元回归和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P-O匹配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性匹配和要求-能力匹配对创新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自我决定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需求-供给匹配对创新行为无显著影响,但通过自我决定感产生间接影响.高职称和高一致性匹配组合可促发创新行为,要求-能力匹配是推动创新行为的核心动力,外部激励可转化为内部动机.高职院校应从教师和学校一致性匹配角度制定"双高"建设目标和任务;从要求-能力匹配角度合理分解"双高"建设任务;从需求-供给匹配角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双高"建设绩效管理机制;转变单线管理思维,从组合角度优化创新行为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4.
研究型教学:教学与科研的双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教学与科研在时间上往往会冲突,但在本质上又能相互促进.对8所全国一流大学知名教授的访谈表明,研究型教学能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双赢.研究型教学可以通过组成研究型学习小组、开设特别的课程等形式来开展,并要注意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不解地问:“难道你这几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吗?”  相似文献   
6.
有关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话题,本刊已多次组织一些资深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研讨。本期发表的文章,试图从教育如何促进与区域经济的良好互动、高等教育学科与课程内部的整合与发展两个角度来阐述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的精神内涵,其中有不少见解和建议对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如何着手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期盼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高中-大学教育衔接。围绕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以经历新高考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适应性、高中学习投入与大学专业适应性之间的关联性分别作为“高中-大学教育衔接”的表征,基于院校影响力理论构建变量间关系模型,考察政策认同对教育衔接的直接影响、调节作用,用以评估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成效。通过对新高考试点省浙江的1 403名本科新生的样本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的认同度较高,且在个体、家庭等因素上存在差异;政策认同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专业适应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政策认同在学生高中学习投入与大学专业适应性的关系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高考科目自选政策促进了学生高中-大学教育衔接,新高考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8.
对一位三本院校农村女大学生叙说个案的分析发现,农村女性具有阶层出生和性别"先赋型"双重劣势,在对高等教育的选择和就读过程中,制度和结构所赋予个人的场域和资本始终左右着她们的行为选择。选择是个体与结构二重化的过程,结构对个体行为选择的限制是一种隐性不公。为此,在制度桎梏之下,可从个体选择的心理行为层面制定促进教育公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个体的社会支持网可以为人们提供情感、经济、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运用提名法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研究发现,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与非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存在一些共性,如经济支持网与信息支持网规模小于情感支持网和交往支持网。当前,同伴和亲属是社会支持网的主要构成。但与非贫困生比较,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又有不同之处,如密度更小。在趋同性方面,农村籍大学生的支持网中农村籍成员比例显著大于城市籍大学生支持网中农村籍成员比例,贫困生的支持网中贫困者的比例也大于非贫困生支持网中贫困者的比例。各类贫困生在户籍与经济状况方面的异质性都大于其相对应的非贫困生。因而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所能提供的支持也更为不足。应该鼓励师生更主动地为贫困生提供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西部地区某师范大学的师范生为对象,分析了该校学生对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理解与看法以及影响其对待免费教育政策态度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的关注度及认可度都较高;家庭经济状况、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及被调查者持有的就业意向会影响其对待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