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爽  刘善槐 《中学教育》2021,18(6):40-50
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探讨工作特征对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课时数、工作时间、班级规模、任教学科以及班主任等工作要求对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师资配置、生活补助和培训经费等工作资源充足则有助于降低农村教师工作压力;且工作资源配给能够间接地影响工作要求对农村教师工作压力的作用强度.应为缓解农村教师工作压力提供政策支持,明确教师工作职责边界,缩小校际资源配置差距,构建农村教师综合待遇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3.
文章通过对我国中部某省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市)、乡镇和村屯五级教师资源分布状况的调查,发现区域内小学教师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呈现一种新的特征,即层级越低,教师相对数量越不充足、教师整体质量越低、教师结构越不合理。这种特征的形成并非偶然,外部条件为各地区学校教育资源的层级化差异,内在驱动力是教师个体的理性选择,而实现路径是各层级地区学校对教师的合理筛选。文章指出,要使区域内教师资源达到均衡配置,需要建立逆差序的利益补偿制度、构建省级统筹的教师劳动力市场和完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教育质量低下一直是困扰农村小规模学校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西南某县的调查表明,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大中规模学校相比,学生的语文与数学成绩显著偏低;学科发展不均衡,数学学科偏弱;语文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各层次能力显著较弱;等等。这与当地小规模学校教师配置水平、学生家长的群体特征等有密切关系。完善当前小规模学校师资及教学设施配置制度、改进当前的教师评价制度与培训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发挥小规模学校优势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强化薄弱学科教学,是全面提高小规模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12个省份的农村地区调查发现,我国农村教师编制面临分布结构、供给结构和功能结构等多重矛盾,严重阻碍农村教育质量有效提升。经济理性下的价值权衡使编制标准依据财政能力而非学生的实际需求,狭隘质量观下的决策模式致使教师选聘重视表层意义上的课程"开齐率"而忽视学生的多样性发展,供大于求视角下的惯性思维使待遇水平体现标准上的统一性与管理的便利性而忽略不同类型教师劳动力市场价格的差异性。应以综合改革的思维优化农村教师编制结构,科学核定农村学校的各类编制,推进农村师资的供给侧改革,向社会购买部分服务,增强农村教师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4个东部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义务教育承载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规范并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普惠性民办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有效缓解流入地政府的财政与教育用地压力,合理化解流入地政府“财政供养人口只减不增”的师资配置困局,灵活应对随迁子女的非预期流动。但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包括财政经费支持有限与价格管控过紧,师资队伍不稳定与发展动力不足以及随迁子女升学路径不畅与流动过频等。为此,应科学核算随迁子女民办校的办学成本,政府以购买学位方式提供足额的经费补贴;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流入地教育部门提供办学指导与教育资源支持;流入地教育部门严格监测教育质量,逐步淘汰低层次学校。  相似文献   
7.
巩固率作为义务教育完成情况的核心指标,代表了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的逐年提高,陷入"高位波动陷阱"的风险加大,要实现2020年达到95%的目标将面临严峻挑战.从教育发展历程来看,许多国家在特定阶段都曾陷入"高位波动陷阱".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位波动陷阱"的发生机制.这些国家为了跨越陷阱,在重视早期教育、建立问责制度、注重补齐短板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这对我国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应以系统思维发展义务教育,构建从早期教育到义务教育再到后义务教育阶段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8.
9.
基于全国大规模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以“反事实”框架为理论基础的倾向值匹配法,估计荣誉称号对农村教师地位认同的影响,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探究微观建构式荣誉对于农村教师地位认同的深层意义。结果表明:“证书式”“称号式”以及“头衔式”荣誉对于农村教师的地位认同并未充分发挥作用;而有综合奖励、获专业认可和受社会尊重的荣誉为提升农村教师地位认同提供了合理解释路径。为了提升农村教师的地位认同,应赋予荣誉多元象征意义,彰显荣誉的价值效用;构建“卓越+贡献”的荣誉体系,提升荣誉的专业认可度;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激发教师的内生荣誉感。  相似文献   
10.
构建完善的待遇体系对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师资均衡配置和激发农村教师的工作动力与发展活力至关重要。对12省39县(市、旗)的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区域间差距大,部分地区农村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低;县域内教师工资收入差距小,未能充分体现学校的艰苦偏远程度;群体间工资收入水平差距显著,未能充分体现教师实际贡献。这种待遇格局与农村教师工资收入的基本构成及决定因素密切相关:“以县为主”的财政保障体制决定工资收入的整体水平,“补偿性工资”的功能设计凸显县域内农村教师的群体差异,而“二次分配”下的绩效工资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为了充分发挥农村教师工资收入的劳动定价、差异补偿和持续激励功能,应优化农村教师工资收入结构,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健全督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