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介绍了学习伙伴模型及其学生发展理论基石——自我主导理论,并介绍了学习伙伴模型在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中的应用及其简化模式“3C”。通过收集并分析课程学习者的反思文章,讨论了应用“3C”模式的研究生课程对促进研究生个体在认知维度、个人内在维度以及人际关系维度上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所高校的学生调查数据和访谈数据,分析了我国本科教学中高阶学习的现状以及促进高阶学习的本科教学实践,并提出"高阶学习挑战模型"。研究发现:(1)我国本科高年级课程比低年级课程更注重高阶学习,虽然统计上差异显著,但实际差异细微;(2)我国本科课程对各项认知能力的强调程度均不及美国,而且在高阶学习方面差距非常大;(3)我国本科高年级课程中的高阶学习教学实践数量少但形式丰富;(4)高阶学习的教学实践对学习者提出了认知维度和情感维度的挑战,对教师以及大学师生关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之,本文考察了NSSE"高阶学习"量表在我国的应用,揭示了教师在推动学生高阶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为我国本科教学实践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目前各种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取向加以了分析和批判,指出学习过程性指标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保障的重要意义.在引进、修订美国当前最有影响的一套大学学习过程性指标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清华大学和美国大学的本科教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体水平上来说清华大学的本科教学和美国同类院校乃至美国总体大学水平之间不存在根本差异,但和美国最优异的本科教育相比清华还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2010年春季学期,美国中西部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U的教育学院为研究生开设了一门“行动研究”的教育研究方法课程.U大学两个校区地处两座城市,相距车程一小时,因此任课教师Z博士选择在两座城市间通勤,每周交替在一个校区授课,另一校区则通过视频和互联网接入,两所校区共有十二位研究生参与.YEH是课上一个三人团队的姓名缩写,这三人来自同一校区,共同完成一项课业要求,即以课堂为情境开展一项研究.YEH团队的选题源于她们对远程教学和课堂讨论的观察.该团队运用课上所学的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定量和定性数据,并基于研究发现对远程教学课堂提出了行动方案.本文首先详述了YEH团队的研究过程和研究发现,即“我们研究课堂”.作为这堂课的学生也是YEH研究团队的一员,笔者发现自己在研究中有意无意地实践着行动研究的一些基本原则.因此,笔者又开展了一项研究,收集并分析了YEH团队记录整个研究的卷宗、对研究团队另外两位成员的访谈,以及笔者自己的研究日志,即“我研究我们”,并为有意开展类似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收获的任课教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鉴于学习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社会活动,因此除了最终的学业成就测试外,对其过程予以考量和评价,无疑是对教育质量内涵一个重要方面的把握。因为学业成就测试只能表明学生学到了什么,却无法揭示他们是怎么学的,以及大学在其中发挥了什么影响。在这个意义上,高等教育的学习性过程指标就显得特别地具有质量评价的意义。它可以直接带来院校改进的行动——它可以让大学了解到它所提供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是否充分,以及学生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这些教育资源,从而让大学政策制定者可以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决策,以提高该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讨论了跨文化高等教育测量的重要性,并对所完成的"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性调查"(NSSE)的汉化工作进行了介绍.研究显示,经过文化适应后的NSSE调查工具(NSSE-China)信度、效度良好.这为理解中关两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差异提供了有益视角和比较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一所研究型大学2020届硕士毕业生的就学体验数据,全面比较了家庭第一代与非第 一代大学生的硕士入学背景、过程与收获。结果发现:第一代大学生的硕士入学背景较非第一代大学生而 言存在明显劣势;进入硕士教育阶段后,相对匮乏的家庭文化资本未给第一代大学生参与本土及本土国际 化教育活动带来明显阻碍,但他们在海外学习等家庭资源驱动型活动上的参与度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 生。硕士毕业之际,两类学生的课程收获、科研收获、深造机会及工作-专业匹配度趋同,但家庭第一代大学 生在全球胜任力和一线城市就业机会方面仍处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9.
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毕业生就学体验调查数据,分析了硕士生在地国际化活动参与情况以及这些经历对其全球胜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硕士生读研期间都有在地国际化经历;其中,与国际人员交流、参与国际化主题研讨可以显著提升硕士生的全球胜任力;做外文学术汇报、与外国学者开展学术交流能够进一步提升有跨境经历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基于倾向值匹配法的分析发现,在地国际化不能取代也无法超越跨境国际化,在地国际化仍是提升研究生全球胜任力的有效途径。建议高校树立在地国际化培养理念和政策自觉,拓宽在地国际化资源的供给与宣传,推进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的理念与实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一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34名学术型硕士毕业生的就学体验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查导师支持影响学术型硕士生科研获得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导师支持可以显著促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科研效价和科研投入在导师支持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导师支持对硕士研究生科研获得感的促进作用有近一半是通过提升学生对科研效价和科研情感投入实现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教育者对导师支持影响学生科研获得感这一过程“黑箱”的理解。为进一步提升科研育人成效,应努力提升导师指导水平,促进学生对科研的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科研效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