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人城市.由此而产生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保证流动人口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既有助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落实和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范先佐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研究——中部地区农村‘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义务教育实证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从2005年起,经过4年多的时间,对我国中部地区部分县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是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最大利益获得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劳动价值学说,遵循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和社会公平原则,企业有义务在普通税收支出之外增加对高校的投入.而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属性决定其投资高等教育缺乏内驱力.因此,只有以税收手段促使企业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直接设立新税种专项用于高等教育和用税收减免手段刺激企业投入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办法.抓住2007年"两会"通过的"两税合一"和税率调整后企业负担减轻的有利时机,设立"人才使用税",稳定企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推进的趋势;生源构成中低龄寄宿趋势明显,留守儿童比例显著上升;寄宿制学校食宿条件不断改善,寄宿生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学校师资得到有力整合,教师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宏观把握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对于促进其规范化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路径显示,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工具价值明显,工具价值取向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阻碍其育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肇始于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缘于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伴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正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一种重要的办学形式.目前,随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凸显,寄宿制教育再次受到了社会的热切关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路径显示: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每一阶段的发展都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命与深刻的社会背景.深入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工具价值明显,工具价值取向使其具备存在合理性的同时也阻碍了育人优势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7.
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山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实践证明,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克服困难的最佳选择。寄宿制学校逐渐成为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主体,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制约着其优势的充分发挥。因此,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必须考虑寄宿制学校组成要素的特殊性,着重考虑人员配备、时间分配、成本分担、后勤保障及安全卫生等方面制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构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对于科学理性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学理论,选择教师、学生和教育保障系统三个方面15个关键因素,结合县域内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校际之间和中小学层级之间4个维度,构建了由60个观测点组成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矩阵,并初步确定了测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9.
教育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方面,农村寄宿制学校运行成本的主体是变动成本。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新建、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而各级政府则成为固定成本的承担主体。但是,政策制定者对寄宿制学校运行成本的变化却关注甚少。在实际操作中,大量的运行成本却隐形地转嫁到学校、教师及学生家庭,危及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寄宿制学校教育作为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应该属于公共产品。由此,政府需承担寄宿制学校的新增运行成本,以确保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是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最大利益获得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劳动价值学说,遵循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和社会公平原则,企业有义务在普通税收支出之外增加对高校的投入.而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属性决定其投资高等教育缺乏内驱力,因此只有以税收手段促使企业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通过直接设立新税种专项用于高等教育和用税收减免手段刺激企业投入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办法.建议抓住2007年"两会"通过的"两税合一"和税率调整后企业负担减轻的有利时机,设立"专门人才使用税",稳定企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