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偏好是一种理性选择排序.从求职者的就业偏好角度出发,定量研究了求职者就业偏好的不同指标对于其就业的影响.将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的影响因素重要程度的主观评价作为求职者就业偏好的指标,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因子分析降维选择求职者对于单位前景待遇偏好、个人价值偏好、岗位自由舒适度偏好和单位规模地域偏好四个潜在因子值作为就业偏好自变量,定量研究得出在控制人力资本、家庭背景、学校状况和求职努力程度等变量以后,求职者的就业偏好对于求职者就业起薪、就业行业和就业地域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毕业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的匹配情况,以及专业匹配对毕业生工资起薪的影响,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对内生性问题进行了纠正。研究发现:有56.1%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匹配,有11.7%毫不相关;OLS方法得出专业匹配情况下的工资起薪比专业不匹配高3.4%,使用PSM方法得出专业匹配的工资效应为5%,传统的OLS模型低估了专业匹配的工资效应。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相较于“211工程”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匹配对非“211工程”本科高校毕业生存在显著的收入效应;与专科和硕士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相比,专业匹配对本科学历毕业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匹配比专业不匹配工资高7%左右;经济学类毕业生专业匹配对工资起薪具有更加显著的正向影响,专业匹配比专业不匹配的起薪高15%左右。基于此,高校的专业学科结构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专业匹配上做出更加精准的判断,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首都高校研究生发展调查"数据,从专业硕士就业意愿的角度,对专业硕士培养的结果是否符合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项目定位展开讨论。通过与学术型硕士相比较,回溯研究专业硕士在生源选拔、学业参与和培养过程中的特点,本文定量分析了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特征。主要研究发现有:第一,与学术硕士相比较,专业硕士的家庭条件更为优越,社会资本存量更优,能够给予专业硕士更高的职业选择自由度和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对读研期间的经济投入更不敏感;第二,目前的实践导师制度对专业硕士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的选择可以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对具体职业的方向选定作用还很有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完善实践导师制度以及重视专业学位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蒋承  李笑秋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2):47-56,188,189
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缓解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极为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然而关于这些政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基于“个体—环境—行为”三元交互理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的感知行为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特征在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有显著影响,但最终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关键性因素是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变量,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了解程度显著地影响到其对基层就业政策的认可程度.本文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基层就业宣传工作以及关注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6.
伴随国家经济社会和博士教育的发展,我国博士生培养的规模逐步扩大。2006年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进入了稳定发展期,招生增幅控制在3%以内,年均增量1500人左右。2010年招生规模达到6.38万人,在校博士生25.9万人,博士学位授予量已突破5万人。从校均规模来看,985工程高校招生校均规模最大,达到了普通高校的4倍,博士教育的提供以"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为主。我国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不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首都高校本科四年追踪调查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录取方式的大学生本科四年专业兴趣的发展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录取方式对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影响不同。相较于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录取对学生初始专业兴趣的负面影响更大。调剂志愿录取的学生在大一阶段的专业兴趣也显著地低于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而随着大学四年的发展,非第一志愿录取学生对专业的兴趣逐渐增强。虽然三类学生专业兴趣发展的趋势不一致,但是在兴趣发展的过程中,学生自我主动的参与行为、专业课程教学和内容本身的充实度对专业兴趣培养的作用更大,而非强调出勤等制度化手段。所以,在高等教育阶段,应针对不同录取方式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方法培养专业兴趣。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出国留学热潮的涌现,留学选择问题成为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留学选择的影响因素远未被充分揭示。通过2012年北京高校学生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学校特征、学业参与与表现、个体价值观念对留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就读院校层次越高、学业表现越好的学生,出国留学的可能性越大。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对留学选择的影响显著。对我国政府和社会评价越低的大学生群体,出国留学的概率越高;党员群体、无宗教信仰群体,留学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10.
工业革命以来,人力资源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在长期来看是成立的;但是从各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追赶的历程来看,如果没有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从"人力资源追赶"到"经济赶超"必然存在一定的时滞,结构性就业问题因此产生。本文以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构造了"人力资源积累—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的新框架来解析新时期下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调整的引领和适应关系,并从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双调整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持续有效地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