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教育   6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比较英汉诗歌韵律的差异,探寻两者的可通之处.认识到诗歌翻译中所面对的符号结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音韵美学解码和编码思维过程中的认知共性和认知异性,探讨了中英诗歌对译中处理韵律的两大手法,即创造性变通和借形还神.  相似文献   
2.
《所罗门之歌》着眼于麦肯·戴德和派拉特的两种家庭模式的对抗性对话,旨在论证托尼·莫里森提倡的不是简单的民族主义的回归,而是自我价值与非洲传统价值的结合。一方面,黑人只有返璞归真,恢复本民族古朴的风范,才能摆脱白人文化的精神桎梏”。另一方面,回归不应该是简单的民族主义,而应是质的飞越。美国黑人文化的根不在人种学意义上的非洲大陆,而是深扎在以弗吉尼亚为代表的南方广袤的土地上,是非洲文化和美国文化的混合体。作为美国黑人只有将文化之根扎入美国的现实土壤中,才可能真正成长成为一棵大树。脱离土壤和失去根同样致命。  相似文献   
3.
采用神话原型理论,分析了《贵妇画像》中的成长原型。小说的结构遵循了成长原型的三大过程,即分离、改变和回归,但美国现代社会的大背景又给小说注入了新的气息。女主人公最终超越了爱默生式的自由,认识到了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相依相存的相对自由,成为社会人格发育完全成熟的成员。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使普罗米修斯盗火和鲧盗息壤的情节相似,在中西各文本中的形象演变却截然不同.神话中不听帝命的鲧逐渐被定位为盛世贤君之前的一个刚愎自用的顽臣.而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却是从暗面走向明面,他的名字成为抗争、自由、无私、崇高的同义词,成为西方文学中一个不朽的象征符号.鲧的形象走向历史化,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日趋神话化,其背后原因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各自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