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4737篇 |
国内免费 | 121篇 |
完全免费 | 389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21524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992篇 |
2021年 | 1872篇 |
2020年 | 980篇 |
2019年 | 1365篇 |
2018年 | 1005篇 |
2017年 | 1998篇 |
2016年 | 2668篇 |
2015年 | 4900篇 |
2014年 | 15892篇 |
2013年 | 14390篇 |
2012年 | 18014篇 |
2011年 | 19987篇 |
2010年 | 17601篇 |
2009年 | 16594篇 |
2008年 | 20735篇 |
2007年 | 16397篇 |
2006年 | 12357篇 |
2005年 | 12664篇 |
2004年 | 7624篇 |
2003年 | 6870篇 |
2002年 | 6202篇 |
2001年 | 5274篇 |
2000年 | 4034篇 |
1999年 | 1529篇 |
1998年 | 996篇 |
1997年 | 776篇 |
1996年 | 514篇 |
1995年 | 269篇 |
1994年 | 251篇 |
1993年 | 172篇 |
1992年 | 135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陈向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104-112
教师在从事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身如何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什么知识基础 ?为什么教师学了教育学、心理学 ,还是不会教书 ?教师如何提高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这些问题是本文探讨的焦点。文章从教师的知识构成入手 ,将教师的知识分成“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然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定义、内容、状态和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并强调了“教师实践性知识”这一概念的赋权意义和专业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总被引:181,自引:0,他引:181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 ,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 ,而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措施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 总被引:176,自引:0,他引:176
如何引导全国高校分类发展,解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的发展目标的矛盾,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一项复杂而因难的工作。类型划分,是高校定位及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本文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等三种分类标准的介绍,对中国不同类型高校,尤其是处在学术性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学校之间的中间类型高校提出了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67,自引:1,他引:166
本文论述了我国当前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并指出了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8.
王策三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3):5-23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流行 ,反映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 ,干扰教育、课程改革 ,必须坚决克服。它有复杂的社会、思想根源和片面道理 ,要认真对待。它未能全面把握个人发展的社会机制和认识机制 ,对教育改革误解。我们必须赋予素质教育以全面发展教育的科学内涵 ,加强教育理论建设 ,倡导多样综合原则 相似文献
9.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就如何提高对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基本特征、主要模式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 总被引:98,自引:4,他引:94
叶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9(1):1-6
用断想的方式,对20世纪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深层生存困境作了反思,提出了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局限与超越的问题,强调研究教育的思维方式从简单走向复杂的必要,强调教育理论要加强原创性研究,期望新世纪初的中国教育理论有一次从近代向现代的重建式的再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