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育人类学未来发展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增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98-103,110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以独特的视角研究人的生成与教育发展,深刻地揭示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行为内在动因和作用机理,受到广泛的关注而迅速兴起。对这一新兴学科的未来发展特别是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作相应探讨,对推动这一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实际,应该强调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双重学科属性,即人类学的部门学科和教育科学的基础性学科.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精神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田野精神,善待别人、尊重他者的包容精神及兴教为民、旨在智民的人本精神.如此框定教育人类学的学科精神,有利于加速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性转型和教育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离我远去"——教育人种志及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教育人种志主张在广泛考察文化因素对教育实践的影响的基础上,遵循“离我远去”的原则,“从书斋走向田野”,进入真实的教育情境实施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脱离教育实践、远离教育场域的今天,教育人种志研究范式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5年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述评——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裕固族教育研究是一个只有60余年历史的新兴学术领域。近5年来,裕固族教育研究最显著的变化和进展,就是以裕固族教育为研究对象的5篇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产生。本文通过对这5篇学位论文的描述和分析,对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教育人类学的“成长”隐喻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人类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人类学的概念、原理与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人类学的个体成长隐喻,对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教育人类学的"震撼"隐喻,喻指个体成长中的震撼经历。对教师而言,"境遇性"就是重要的震撼经历。教育人类学的"沉醉"隐喻,指的是人在活动中的投入状态。对教师而言,"沉醉"意味着教师的非理性投入精神。教育人类学的"民族"隐喻,指的是不同地域的人深受文化的影响。为此,要突出教师发展的"文化性"。教育人类学"自由"隐喻认为个体发展是自主的。因此,它突出教师发展的内在超越性。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的教育人类学,其学科主题必然聚焦在中国教育的现代问题上.应在综合吸收国外各流派研究优势的同时,努力避免其缺陷,并依据中国特定的教育实践来确定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主题.中国教育人类学应把学科主题确定在推动中国教育转向现代化发展上.应坚持综合性的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子女低学业成绩的人类学阐释——对A市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婷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7(3):23-27
来自A市农民工子女学业状况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城市其他社会阶层子女。缺失精英文化所需要的家庭土壤,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的师生交流及家校沟通困难,社会地位的差异与现行学校教育的科层制分化是农民工子女低学业成绩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从政策保障、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试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以教育人类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人类学传承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范式.将该范式应用于教育学领域,拓展了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范畴,对当前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简论21世纪裕固族教育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21世纪裕固族教育的文化使命进行了阐释,并指出,在兄弟民族的帮助下,裕固族人民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坚持不懈地重视和发展教育,不断向着实现新世纪教育的文化使命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朝鲜族摔跤的教育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朝鲜族摔跤活动是民族社会化进程中与文化生态的不断互动和影射的象征。本文所说的教育人类学视野是指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角度观察和解读朝鲜族摔跤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特质,以及这些文化特质对朝鲜族成员身心发展的独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