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07篇 |
国内免费 | 211篇 |
完全免费 | 225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154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120篇 |
2019年 | 256篇 |
2018年 | 292篇 |
2017年 | 302篇 |
2016年 | 249篇 |
2015年 | 241篇 |
2014年 | 483篇 |
2013年 | 904篇 |
2012年 | 805篇 |
2011年 | 691篇 |
2010年 | 585篇 |
2009年 | 720篇 |
2008年 | 840篇 |
2007年 | 1066篇 |
2006年 | 935篇 |
2005年 | 740篇 |
2004年 | 663篇 |
2003年 | 557篇 |
2002年 | 402篇 |
2001年 | 281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 总被引:176,自引:0,他引:176
如何引导全国高校分类发展,解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的发展目标的矛盾,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一项复杂而因难的工作。类型划分,是高校定位及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本文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等三种分类标准的介绍,对中国不同类型高校,尤其是处在学术性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学校之间的中间类型高校提出了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 总被引:132,自引:0,他引:132
本文从分析美国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传播、验证和修正入手 ,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过程 ,探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过渡阶段的特点 ,从而揭示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过渡阶段所存在的局部质变推动总体量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 总被引:129,自引:0,他引:129
精英教育机构不应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为减轻大众化给精英教育机构带来的压力,在高等教育增长的规模速度和增长方式上,应变"控制发展"或"加快发展"为"适度超前发展",变"内涵式发展"为"外延式发展"或两者并重,以外延式发展为主。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学校应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在各自层次和类型中争创一流。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 总被引:87,自引:7,他引:80
“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各个国家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尤以信息技术发达的美国为代表。美国在制定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之后,续而又在2000年制定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该文主要介绍“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我国目前高校计算机课程的理性思考和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包括量的增长与质的变化 ,两者呈非均衡性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其核心则是教育质量的多样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使高等教育融入终生教育体系。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方面 ,应注意解决好规模速度、资金投入、资源的开发与合理配置、毕业生就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9.
高等教育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利益相关者分析能够提供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通过它,我们可以重新理解大学制度的本质。高等教育应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框架主要体现在利益相关者与大学管理,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与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利益相关者与相互作用大学四个方面。具体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大学教授、大学出资者、学生和政府。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与马丁·特罗教授的对话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大众化理论不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且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预警理论,同时也是描述高等教育活动变化的一种理论。在西方学者眼里,"大众化理论"被认为是一个"学术概念",而非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