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新双师"——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回顾了我国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总结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缺陷,作者首次提出了“新双师”这个新概念,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高职实践教学的双重模式,论文对“新双师”内涵、属性、方法、途径作了简要的概述,作者认为该模式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命性突破,也是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超越与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及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在深圳兼职的大学生及深圳部分兼职大学生用人单位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兼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深圳乃至经济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及构想。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爱中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60-62
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大学生校外勤工俭学维权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与经济报酬相结合的的方式,勤工俭学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大学生勤工俭学尤其是校外勤工俭学权益受损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以武汉市高校为例,对大学生校外勤工俭学的状况进行调查统计,以及对他们的维权现状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功能;注意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问题;健全机构,加强管理,把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兼职的现状调查与职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果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59-863
大学生从事兼职现已成为大学校园里的普遍现象,且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兼职不仅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勤工俭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采取抽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从大学生兼职的群体、兼职时间的长短、兼职的目的和种类,以及兼职工作与大学生经济状况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在校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的现状,探讨大学生从事兼职对其学业状况、能力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关联性影响,研究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如何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出发,在切实引导和保障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下,达到兼职工作需求和发展意愿之间的平衡,实现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当代高校大学生兼职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普遍现象,增加社会能见度是大学生选择兼职工作的主因。目前大学生兼职存在着"小、短、散"和专业技术含量不高、经济收益与成本付出不平衡、权益保障薄弱等问题。对此,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兼职指导,地方政府应加快兼职的法制建设,学生家长应积极给予兼职引导,大学生自己更应做到"有备兼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兼职功能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分析被当代许多社会学者认为是解释社会研究材料最有成就和最有前途的一种分析方法。大学生兼职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对社会调整与适应起到促进的正向功能作用。同时,大学生兼职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也会导致社会关系的破裂,发挥其负向功能的作用。所以,在分析大学生兼职现象时,必须区分它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存在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兼职动因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兼职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它与社会现实直接相关,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它是整个社会变迁大环境下的产物。社会经济的转型和高等教育制度的变革为大学生兼职提供了条件和动力,而家庭的低收入和家长的支持以及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大学生走上兼职的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们必须要理清兼职的深层社会动因,才能准确把握,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0.
当代在校大学生兼职现象调查与反思——以天津市部分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恒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7,17(1):75-78
大学生兼职的意义在于促进个人的社会化、缓解资源缺乏状况和弥补兼职学生的经济缺口。大学生兼职同时也暴露出诸如学业、心理、信用等方面的问题。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约束失范,学校管理失控,学生自我失调。其主要对策为:完善相关法规,重视学校指导和加强自我调控,从而使在校大学生兼职的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