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8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围绕建设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分析了科学发展、科技革命、工业文明与科技强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基础研究和科学文化对大众创新的影响。同时,基于文献计量学数据对中国的基础研究发展整体阶段进行宏观判断,然后结合当前科技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繁荣基础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近15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环环相扣的3个阶段:经典遗传学时代、分子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时代和生命组学与系统生物学时代。当代生命科学空前繁荣,呈现若干新特征:原始发现层出不穷,致使底层创新井喷;系统论与还原论并重,层层揭秘复杂生命过程;学科汇聚融合,生命科学从定性描述开始实现动态、精准和定量解读;科学数据共享,成为生命科学界普遍遵循的规则;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兴起,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这些特征使生命科学知识获得极大丰富、生物技术得以快速迭代升级。与此同时,中国生命科学厚积薄发,近10年进步显著,逐渐改写世界生命科学版图,并在科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贡献突出。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生命科学面临更多挑战。理顺各科研模块的功能定位和资源配置,创建先进科研文化、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坚持开放与国际合作,将进一步夯实中国生命科学的基础,使其更加卓越,贡献科技强国建设,丰厚回馈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3.
生物传感发展50年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先恩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2):1271-1280
生物传感器是由生物元件与物理和化学换能器件构成的分析装置,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和汇聚技术。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并借助微阵列平台技术(生物芯片)实现了高通量分析,在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监控、生物过程控制、农业与食品安全、环境质量监控、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历50年后,生物传感进入一个新的蓬勃发展阶段,主要驱动因素是大健康、物联网、大数据等概念的提出与实施;研究热点包括穿戴式和便携式,即时检测(POCT)、无创分析、活体测定、在线检测、现场监测、超高时空分辨和单细胞生物学应用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存在不同的技术难题,其中生物元件的稳定性是共性问题,尚待攻克。中国学者在生物传感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力总体上已经进入国际第一方阵,下一步目标是学术上实现卓越和引领,并大幅提升全球市场开发能力,贡献大健康。  相似文献   
4.
序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先恩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1):1132-1134
正数月前,我十分荣幸地被邀请为《中国科学院院刊》"合成生物学:回顾与展望"专刊作序,但一直忙忙碌碌,未能有时间认真思考。刚刚结束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APEC科学顾问会议,返途中打开电脑,浏览了文稿集。一个个新颖的概念,一段段精彩的文字,不断刷新思绪。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本合成生物学专辑,但还  相似文献   
5.
科学数据作为信息时代最基本、最活跃的科技资源,对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基础支撑作用.拥有可靠、系统和积累丰厚的科学数据.就有可能把握更多的原始创新机会。当代科学技术突破频频诞生于学科交叉的前沿领域表明,科学技术正向着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方向发展,而学科交叉与渗透需要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信息和数据的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凸现了科学数据及共享的战略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与人类的健康和经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病毒性质及其与宿主之间的关系;病毒防治的新策略;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病毒的开发和利用三方面进行了评述。文章最后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几个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企业创新能力是科技强国的重要体现,而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基础研究的执行主体无疑是高校和国家科研机构,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一直以来存在不同观点。文章立足宏观,首先对基础研究的内涵进行探讨,明确企业基础研究的应用导向属性;然后从基础研究投入、科研论文、《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国家竞争力指标等多个维度分析全球主要经济体企业的表现,由此构建全球主要经济体企业创新版图。通过分析比较,文章发现:(1)发达经济体的企业重视基础研究,形成大量持续创新型的百年老店;(2)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中国企业创新能力整体上取得巨大进步,但基础研究是短板,这是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由此,文章认为,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企业通过合适的方式围绕行业发展未来实质性地加强基础研究,既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可或缺的。文章最后讨论了中国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若干方式。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物传感器是由生物大分子通过基因重组或DNA合成所构成的传感器,能够实时、可视化探测活细胞及活体内关键分子事件。目前研究热度高、应用广的分子生物传感器包括分子信标(MB)、共振能量转移系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和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和分子荧光互补系统(如双分子荧光互补、三分子荧光互补等)。文章介绍了这几类分子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重点强调了它们在活细胞分子影像学中的运用,如:研究细胞内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生物大分子在细胞中的定位、运动和动力学等。此外,还讨论了分子生物传感器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眼见为实",分子生物传感器在这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它使我们前所未有地深入到细胞内部去观察生物分子事件乃至生物学过程,从而解答更多的生物学难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基础研究 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研究活动。它是以认识自然现象、解释客观规律为主要目的的探索性基础研究,是以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科学自身发展提出的重大科学问题为目的的定向性基础研究,同时也是对基础科学数据、资料和相关信息系统地进行考察、采集、分析、综合等基础性工作。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是未来科学和  相似文献   
10.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基础研究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出发,梳理了一线科学家和管理者对战略性基础研究和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在面向重大基础社会发展问题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要性的思考,提出:基础研究需要一个包容的生态,没有基础研究就没有思想源泉去发明创造,同时基础研究一些好的研究源头应该来源于应用甚至生产生活实际。战略性基础研究是在基础研究的框架下,注重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中总结出的重大科学问题,并对现实问题解决有直接的作用。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是在有相应资源保障支持下围绕相对明确的目标有组织地开展,使国家能够在尖端科技领域保持发展与领先。构建以基础研究为根基的创新驱动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投入、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加强政府政策制定推行等方面,从而建成一个以基础研究为根基的高效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