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4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线图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创新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劲波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454-1459
 依据研发与创新管理的演进特征对路线图的类型发展进行了梳理,指出路线图虽然有不同类型、形式、结构和功能,但实质是结构化和可视化的战略预见及路径规划。路线图预见领域的扩大及应用层次的提升是为了使创新管理适应组织变革和战略更新的需要。面对创新系统综合性及创新环境不确定性的日益增强,各类组织应制定系统的SPRO路线图体系以持续提升规划的“灵活性-效率性”组合效用。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基础设施的内涵演进与体系构成;以基础设施的代际飞跃为衡量,探讨了知识社会、智能社会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与特征;从形式与内容2个维度,提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科技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升级、基础设施数字化和国家安全与治理基础设施;基于八大"经济社会基础和战略体系",以及支撑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两大基础体系,探讨了面向2050年现代化强国的十大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构成与结构;立足当前,提出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布局、投资计划、项目储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预见与创新:中国发展战略的演变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从战略学视角阐明了社会发展战略预见与创新的基本路径,接着对中国发展战略的体系拓展、结构优化和结构性运行规律进行了探讨,论文依照新的框架,主张建立基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开放社会相结合的社会发展战略体系,以战略思维前瞻谋划社会的创新发展,最后是对"十二五"期间中国发展战略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创新走向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梳理科技创新决策与咨询制度概念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主要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决策与咨询制度的基本现状和基础架构为主线,分析可资借鉴的经验。结合我国建立科技创新决策与咨询系统的需求,提出建立、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与咨询制度的政策建议:建立国家宏观科技创新决策领导机构,减少政府创新管理职能重复;设立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机构,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加快推动决策咨询和智库体系建设法治化,建立多渠道、不同运行模式的科技创新顾问制度体系,不断探索并创新咨询模式和运行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决策与咨询能力建设,提高决策与咨询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2015年中国大中型企业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交叉相关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对近期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负向的影响,但政府资金投入对6年后的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当期企业基础研究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显著负向的影响,但当期企业基础研究6年后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无论技术开发阶段还是成果转化阶段,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都呈现相同的影响,且政府和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更青睐于短期见效,定位趋同容易引发挤出效应。因此,政府科技资源配置需要定位更长远的目标、关注产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分阶段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竞争性资助,避免替代企业投入,更多地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更有效地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评价的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评价的主要社会背景是国家之间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加剧以及公共研发支出绩效评价压力增加。基于对主要政策依据的梳理及与相近创新平台建设功能定位和评价的比较,对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宗旨和特色使命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其功能定位与评价需求,进而设计了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评价目标、模式、指标体系和关键指标设计,最后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评价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科技强国建设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文章从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出发,总结了科技强国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科技强国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强国建设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关系,探讨了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文章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科技强国,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要素质量,构建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强国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在强调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异同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我国进行技术预见和选择国家关键技术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目的是为正在我国开展和将要开展的技术预见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领域PPP(公私合作)模式相关改革尚未直接涉及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领域相关改革也无PPP模式的具体规范,PPP模式亟待向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拓展深化。要实现"十三五"全社会RD经费支出投入强度目标,离不开PPP模式。将政府直接投资变为社会化融资,政府管理转为公私合作治理、专业化运作,固定资产投入转向市场化机制激励,不仅可以提升财政科技创新资金引导放大效应,实现公私利益双赢,还能带动各部门科技创新资源统筹优化配置。典型国家以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相关经验表明,在规则透明的基础上密切公私创新合作关系,明确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既可以缓解财政科技创新支出压力,减轻政府部门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问题,还能显著激励全社会提高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公共科技创新资源及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后结合"十三五"科技创新资源配置需求,提出3点建议:(1)充分调动科技创新综合协调部门与专业部门的"双积极性";(2)以PPP模式建设高起点专业化的国家创新网络;(3)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进科技创新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促进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协同发展的环境技术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发展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环境问题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它既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不正确态度所造成,也就只能依靠改变人类对环境的态度来解决.由于人类破坏自身生存环境能力大大增加,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相脱节,社会进步与生态发展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为世人所关注.在这种背景下,环境科技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且不断进步,主要包括为加深对生态环境本质认识的各项科学和技术,为防治环境问题的出现及危害的各项科学和技术,以及为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法律、行政及教育等各项专门知识和手段.环境技术的发展是降低材料、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资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环保产业则是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环保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但取决于环境领域先进的科学与技术,而且也取决于通过商业化把这些科学与技术的成果转化成环境产品、设备和材料.发达的经济离不开发达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如何更好地依靠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大力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采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实施废品资源化工程,大力扶植环保产业,发展环境科技,积极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将成为"十五"期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