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学术期刊内容生产、知识供给、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的深度融合之道。【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对国内个别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实践分析,探索学术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结果】 在媒体融合发展逻辑的指导下,学术期刊应积极顺应媒体融合之大势,主动关注领域重点、热点及前沿学术议题,抢占先发优势,积极谋求权威媒体的间接传播,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开展多种数据格式的网络出版,实现信息定点推送和差异服务,以建构“学术期刊+移动互联网+服务”的“121”融合模式,构筑“作者—读者—编者”之间无障碍实时交互机制。【结论】 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121”模式能够有效推动学术期刊媒体融合进程,实现学术信息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已由酝酿逐步走到了前台,多数地方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在全面推行。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合同管理”的原则,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将逐步完成由“国家用工向单位用工转变”,由“身份用工向岗位用工转变”,工资制度亦将由“职级工资向岗位工资转变”。这三个“转变”,将彻底打破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在旧体制下分娩、成长的新事物,需要不断地完善,并发展自己。以下就“三个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些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审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实然状态,与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对传统的超越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课程标准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应然追求,是人文精神熔铸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课程具有系统性、对现实的观照和超越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地方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是职业教育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重庆永川将职业教育发展与城市发展本身有机结合起来.以城推文,以文化城,以"城校互动"的职教发展模式推动了地方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陈晓耘  杨慷慨 《职业圈》2007,(4S):141-142
文章从教育起源的众多理论入手,以历史分期为线索,梳理了从学校的起源直至21世纪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视应用技能培养的人事、思想与制度,分析了应用技能在中国以潜流形式发展的历史传承,探寻了应用技能在中国发展史上由后台走上前台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杨慷慨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5-12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最终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望百年,职业教育法制建设逐步完善,实现了依法办教;学科地位逐步确立,职业教育学走向成熟;从初创到系统,逐步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展望未来,需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法制体系建设、内外兼攻巩固职业教育学学科合法性地位、融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使职业教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已由酝酿逐步走到了前台,多数地方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在全面推行。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合同管理”的原则,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将逐步完成由“国家用工向单位用工转变”,由“身份用工向岗位用工转变”,工资制度亦将由“职级工资向岗位工资转变”。这三个“转变”,将彻底打破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的发展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对于在旧体制下分娩、成长的新事物,需要不断地完善,并发展自己。以下就“三个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些…  相似文献   
8.
企业与职业教育因为协调与组合等原因,大量问题相伴而生。激励机制保证个体成员和其他部门成员相互作用,以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法。通过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扫描,探寻出激励机制构建需要优化企业与职业教育的界面管理,追求职业院校、企业、政府、行业共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教育中存在着压抑传统的以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教育观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认为在教育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习效果因教法的不同而不同。这种教育观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教育的主、客体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原初精神在于提升人的内心世界的境界,致力于让人们过上“第一手的生活”,工业时代理性精神的核度发展破坏了教育的最初指向,将工业化的操作范式引入到教育中,致使教育沦为“第二手的教化”,教育价值观在工业时代中失去了它的崇高。我们处于“相对的时代”,在时代的文化价值硬发生变化的同时,教育的价值坐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理想性重返教育,创造与对话成为教育中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