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完全免费 | 255篇 |
专业分类
科学研究 | 121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50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237篇 |
2010年 | 92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96篇 |
2006年 | 73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2008年5月12日的中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主要由3条北东—南西向的平行断裂构成,主震发生在其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属单向破裂。余震在3条断裂上皆有发生,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推移。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灾害,主要为滚石、崩塌、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其中,滚石、崩塌、滑坡成为阻断交通的主要灾害。堰塞湖不仅对上游造成淹没,而且对下游形成巨大的洪水威胁。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形成灾害链,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或泥石流。次生灾害沿破裂带及两侧密集分布,并随距破裂带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少。震后次生灾害将进入活跃期,崩塌滑坡的活跃期将持续5—10年,泥石流的活跃期将持续10—20年。文章根据次生灾害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震后次生灾害的应急减灾措施和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2.
3.
进入新世纪,中国开始了一轮前所未有的河流水电开发热潮。以岷江为例,其上游干流已建成和在建的电站就有6座,支流水库不下10座。由于岷江水电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引水式的梯级开发,水库容量小,调节能力弱,对河流的改造作用大,已经使得岷江上游多处河段河床干涸,河流的自然生境和景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执行流域总体规划,对电站的设计和运行规则进行重新审订,保证河流的最低流量,挽救濒于险境的水体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5.
6.
我国高校R&D知识溢出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区域创新体系中地理媒介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等学科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依据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框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对我国高等院校R&D知识溢出的空间范围和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高等院校对于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是正向的、显著的,但溢出程度较低;相邻区域之间的高技术创新具有空间依存性,一个区域高技术产业的知识生产不仅增加自身区域的知识存量,而且会溢出到邻近区域,引起邻近区域知识存量的增加。依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强化知识生产与溢出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8.
知识共享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联结经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任志安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0):119-124
知识共享不仅可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而且可带来联结经济优势。知识共享的规模经济优势主要产生于具有相同角色的知识共享过程中,范围经济优势主要产生于具有不同角色的知识共享过程中,而联结经济优势则主要产生于具有互赖关系角色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在企业网络中,知识共享的经济利益大小主要受结点数目、结点本身的知识生产能力、结点的吸收能力、结点间的知识相似程度、结点间的互赖关系以及网络的知识共享能力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地形因子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异的相关关系对于养分管理和精准农业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应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方法,研究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异性,探讨坡位、坡度、坡向和坡形4个地形因子及其不同组合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养分均呈现中等变异;②土壤养分因子与高程、坡度、坡形呈负相关;与坡向、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呈正相关;③4个地形因子中,坡位、坡度及坡向对土壤养分分布具有强烈影响。坡位-坡度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与在坡位和坡度单个因子作用下趋于一致,但差异不显著。坡位-坡向组合下,土壤养分分异主要与坡向相关。坡度-坡向组合下,土壤碱解氮和有机质随坡向变异明显,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则随坡度变异明显;④Kriging插值显示,有机质在中部丘顶部位含量最低,随坡位下降含量呈环状升高;碱解氮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北部;速效磷在空间分布上沿西北-东南方向呈现一条高含量带;而速效钾则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南部,以中部三处丘顶含量最低,呈环状逐步向外增高。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使区域生态功能衰退显著。本文在分析地震灾区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重灾区目前比较突出的生态退化问题与恢复重建任务,提出了灾后生态恢复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