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6篇
科学研究   108篇
综合类   6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快速城市化的乡村聚落的衰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了缓解这种现状,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那么,在乡村振兴中如何看待村庄的衰减?如何合理布局村庄和促进乡村振兴呢?日本作为一个城市化高度发达的国家,经历了乡村衰落和町村合并,该历程可能对中国有所启示。分析日本过去近100年不同等级町(镇)村数量变化、人口数量变化、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以及町村聚落变化的影响因素;然后从4个方面探讨日本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1)町村规模越大,在时序上衰落(数量减少)越滞后,但2000年以后(城市化后期阶段)不同规模等级的町村都在减少;2)1980-2015年町村数量减少率由东北向西南递增。其中,减少率最高的区域为濑户内海两侧地区,均高于80%;3)1980-2015年町村人口增长的主要区域分布在都市地区(东京都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大阪都市圈),且离都市圈越近人口增长率越高;4)城市化快速发展、町村合并及选择性的乡村振兴是导致町村变化的3大原因。  相似文献   
2.
张坊岩溶地貌是中国北方岩溶类型的典型代表。分析张坊地区的地层展布与构造变形,探讨地层-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的关系。研究区主要出露近水平的中上元古界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和硅质岩,主要经历印支期(或更早期)伸展状态下的固态流变变形、燕山期的逆冲-褶皱变形和房山岩体期后的伸展变形等多期次构造演化,造就了研究区复杂的褶皱、断裂、构造裂隙和岩溶地貌特征。大型溶洞的发育主要与中上元古界的岩性-地层展布、中生代的逆冲断裂和新生代的伸展断裂等地质作用有关。在多阶段沉积-变形等地质作用控制下,发育了中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4期古岩溶,形成构造抬升侵蚀溶蚀、构造反转溶蚀冲蚀和多次抬升溶蚀侵蚀等3种主要溶洞发育类型。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建成区建筑密度遥感制图产品能够提供土地开发强度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基础信息,是支撑人居环境研究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数据。全球人类居住区层(global human settlement layer,GHSL)是由欧盟联合研究中心负责的大面积人居环境制图项目,建成区建筑密度遥感制图产品是GHSL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该产品在欧美地区已经完成了GHSL建成区建筑密度遥感制图产品的验证。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区域的建筑物形态和城市布局与欧美等区域有较大的差别,有必要在亚洲地区对其进一步验证。以中国的5个典型城市(上海、西安、长春、昆明和乌鲁木齐)大面积单体建筑物分布图为基础,通过聚合分析和邻域关键点搜寻匹配等算法,生成中国建成区建筑密度栅格图像产品作为验证数据,然后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在像元尺度上对GHSL建成区遥感制图产品进行评价验证。结果显示,GHSL建成区建筑密度产品在较低分辨率下可以反映中国地区建筑密度情况,但在较高分辨率下在高值区过高估计密度。本研究可以为中国地区研发建成区建筑面积密度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衰退型老工业基地和问题型区域,是国土开发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地区,其振兴发展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在回顾东北地区振兴战略历史沿革和总结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文章从营商环境、创新驱动、资源外流等若干角度剖析了当前东北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考察了其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须关注的重大关系和须解决的重大矛盾,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并从生态保护、发展格局、经济结构调整等角度设计了振兴发展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时期,空间治理现代化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是规划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布局采用"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指导思想,迅速带动了国力整体提升,但区域间发展差距持续拉大;开放经济与非国有经济发展迅猛,但经济体系安全性和高级化存在"短板",国有经济领域改革尚有不足。我国空间治理进步显著,但在法制化和科学化、学习型政府和民主化治理及治理体系化等方面,同现代化要求差距较大。"十四五"时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点是:完善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空间治理模式,健全公平与效益并重、政府调控与市场优化配置并重、问题与目标并重、约束与激励并重的区域政策体系,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区域协调新机制。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举措是:不断增强城市群、都市圈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能级,践行人口经济集聚过程中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以重构我国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契机,打造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新形态。启动大西北地区高质量开发的伟大工程,培育相对贫困地区发展致富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冰冻圈水文学:解密地球最大淡水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冰冻圈水体以固态存在,固态水融化后在流域、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影响水文、水资源和水循环。文章从水文学视角,重点从冰冻圈水文功能、融水径流过程及其影响、冰冻圈水文生态与环境效应等方面介绍冰冻圈水文研究的内容和最新进展。冰冻圈水文功能主要表现在水源涵养、径流补给、水资源调节3个方面。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冻圈水文过程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冰川消融期提前,冰川融水径流增多;融雪期提前,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冬季径流增加,对流域径流的年内调节能力增加。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冰川融水持续减少,其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带来更大挑战。冰冻圈水文过程变化也对寒区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洪水灾害及可持续发展、乃至地缘政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相对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及综合施策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贫困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长期困扰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性难题。随着2020年实现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脱贫和贫困县摘帽,新时代中国的反贫困重点也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即从解决绝对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转变为综合施策推动相对贫困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文章从个人和区域尺度可持续性入手,初步构建了相对贫困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模型,解析了2020年之后内部与外部约束条件,提出了确保脱贫不返贫且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施策路径。提出建议:引导人口及发展要素合理流动,重塑城镇乡村互动与等值发展面貌,深入推动资源和生态优势价值化,聚焦青藏高原等深度贫困地区重点攻坚;将"十四五"作为应对相对贫困长期性的起步期,制定灵活精准的相对贫困人口和地区识别标准,注重各类反贫困政策工具与资源的整合,形成集中式、分布式、流动式相结合的高质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于生态脆弱地区,探寻其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模式对于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云南省昭通市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并对"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昭通市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超载严重,社会资源承载力低且显著超载;2)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尚未充分开发;3)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制约显著,系统不协调度有拉大趋势。提高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昭通市"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冰是冰冻圈核心物质,但不同冰冻圈要素因冰的含量及其他物质组成有所不同,物理性质及各种物理过程存在明显差异。经过20世纪中后期对冰的物理性质的大量实验研究和冰冻圈主要要素物理特征的广泛调查,冰的物理性质和冰冻圈主要要素物理特征的基本概念得以明确。随着冰冻圈科学体系的建立和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冰冻圈物理研究在3个方面要着力发展:(1)提高冰和冰冻圈要素物理性质的定量刻画精度,为过程模拟、冰冻圈灾害防治和冰冻圈服务提供关键参数支持;(2)加强冰冻圈主要要素综合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特别是要开展实体和相似性模拟实验;(3)推进冰冻圈多模式及其与其他圈层模式的耦合研究。  相似文献   
10.
增强人类社会应对灾害侵扰的弹性能力对于如期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文章揭示了近百年来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与疾病的发生与演化过程;同时,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重大灾害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强,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乡村衰退,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贫困化、全球化负面影响等因素,放大了重大灾害的影响。文章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旨在提升人类社会弹性能力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