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510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6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技术经济安全成为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技术经济安全评估已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迫切需要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支撑。文章聚焦技术依赖,借鉴国际技术转移相关理论,分析了生产能力、依赖关系和创新能力相互关系及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技术依赖影响经济安全的PTIER(“三阶段两效应”)机制。技术接受国引进技术形成生产能力后,可能会形成技术依赖关系,如果未能及时形成创新能力,依赖关系将自我持续。技术依赖既会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也会因依赖关系而带来成本和风险,威胁经济安全。如果形成依赖关系的技术转移受限,技术接受国短期经济受损难以避免,但是也可能倒逼本土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正>过去的2022年注定是我国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党和政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角,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启。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从未如此凸显,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相似文献   
3.
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特征使得从系统视角研究剖析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成为科技创新政策与管理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引入系统观,在解析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系统内涵的基础上,对其生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的探索,从理论层面对国家创新体系效能进行解构与剖析。首先,本文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特征,从“系统结构-系统运行-系统功能”的视角揭示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内涵,将其理解为结果绩效与过程绩效的有机结合,并分别分析了两者的生成机制及相互作用。其次,本文整合“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投入-系统产出”“系统内部运行-系统外部开放”的维度视角,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影响因素系统分析框架,并从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两类功能导向下的子体系效能入手,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与一般系统运行模式,并指出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提升需要系统性思考。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优化系统结构与布局、推动要素多层次流通、有机结合创新环境等维度提出了系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思路,并从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系统论理解、推进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角度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三点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研究既拓宽了国家创新体系效能的分析方法,也夯实了...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科研评估导向下,如何更好的评估"任务型"科研机构是政府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从评估的基本思路、目标、基本原则、框架着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构建"任务型"科研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估法对中物院S研究所科研团队运行制度进行实证分析。评估结果验证了评估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对科研机构科技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科技评估DIIS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评估在科技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智库角度而言,其不仅是智库研究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智库研究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现有科技评估方法通常作用于评估问题的局部,缺少从辩证法及系统论角度对科技评估全过程方法体系的思考与认知。为此,文章将潘教峰提出的解决智库研究一般问题的DIIS理论方法运用于科技评估,据此提出科技评估DIIS方法,进而从DIIS视角出发将科技评估在科技决策咨询中的作用界定为六大功能:证据形成功能、衡量比较功能、诊断分析功能、前瞻预测功能、价值导向与判断功能和质量控制功能。最后以机构评估、项目评估、政策评估和研究质量评估为例,分析科技评估DIIS方法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我国科技评估实践提供一种方法指引与支撑。  相似文献   
6.
成功实施创新创业战略的后发地区究竟是采取了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模式的选择受到什么要素的影响及优化的方式是什么?既往的研究还未做出较为深刻地解释与回答。本研究基于南昌、郑州与贵阳创新创业发展案例的数据进行探索性研究,总结归纳了中国后发地区推进创新创业的发展模式及优化的内在规律。理论发展模式表明:后发地区推进双创的基础在于识别区域发展的潜在优势,潜在后发优势的发挥需要通过优化人力、资金、载体、技术、制度与文化要素来实现。推进后发地区双创发展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体系来引导要素的定向配置;构建实体平台或互联网虚拟平台实现要素的空间集聚;营造双创文化来提升要素的内在动力。相较于现有的侧重于先发地区创新创业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后发地区双创模式分析能够从宏观层面打开双创模式选择的“黑箱”。  相似文献   
7.
技术转移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技术转移机构的能力提升,是推进技术转移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能力的视角,将技术转移机构划分为交易服务型、技术孵化型、资源整合型三种类别。这三种类别的技术转移机构正好构成了技术转移机构能力升级的路径。技术转移机构的能力升级,并不是技术转移机构的自主选择,而是来自技术自身特性和技术转移活动特性的客观要求。能力缺乏是中国技术转移机构的核心问题,而进行能力升级,是中国技术机构发展策略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冯泽  陈凯华  戴小勇 《科研管理》2019,40(10):73-86
现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的文献缺乏从整个创新链的全角度揭示税收优惠政策是否真正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探索。基于中关村科技型企业数据,本文选取税收优惠政策中典型的政策工具“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作为研究对象,有别于已有主要从“投入”视角关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引导作用的研究,从“投入-产出-收益”的创新链全视角,将创新过程分为技术研发阶段与技术转化阶段,以揭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否真的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基于PSM-DID方法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入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与强度;在产出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促进了研发产出规模的提升,而对于产出强度则无显著影响;在收益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收益规模与强度同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发现肯定了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及其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揭示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提供了新视角,研究发现为从创新链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角度思考和改善政府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9.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政策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广泛调研了近10年美国、欧盟、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能源领域出台的各种官方文件,通过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战略规划、经费投入、科研布局、组织机制等角度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各个国家和地区能源政策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包括:自身资源禀赋是制定能源政策的基础,能源多元化和清洁高效利用是各国能源政策共同目标,科技创新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抓手。最后,就我国抓住能源变革机遇、打造能源新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5年中国大中型企业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交叉相关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对近期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负向的影响,但政府资金投入对6年后的企业基础研究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当期企业基础研究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显著负向的影响,但当期企业基础研究6年后对促进产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的影响。无论技术开发阶段还是成果转化阶段,政府资金和企业资金对企业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都呈现相同的影响,且政府和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更青睐于短期见效,定位趋同容易引发挤出效应。因此,政府科技资源配置需要定位更长远的目标、关注产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分阶段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竞争性资助,避免替代企业投入,更多地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更有效地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