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4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梳理香港在金融环境、科研、产业链提升、进出口贸易以及合作平台方面对深圳创新活动的支持作用,探讨深圳创新城市建设中的香港因素,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至2018年数据,以2010年为阶段分界点划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演化阶段,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采用2010、2018年数据分析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解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1995至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之后为快速增长阶段;(2)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符合胡焕庸线的分布规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核心区,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呈"H"型,科教基础设施从北京为单核心演变到北京、上海双核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的双核心共生结构;(3)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集聚现象但集聚度较低,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个别省份的发达城市;(4)总体上,财政政策和创新企业对创新基础设施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人才和金融发展水平.由此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创新资金投入和扩大对外创新开放程度,营造活跃的创新环境以及完善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创新职能指数和创新区位熵研究方法,利用苏南5市统计年鉴制造业经济数据和中国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苏南制造业专利授权数据,分析2007、2010和2013年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体系与分工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苏南城市制造业创新职能经历2007年的创新极化和2010年的创新扩散效应后,逐渐形成以苏州为中心,南京、无锡为副中心的三级塔形结构。苏南创新中心南京不断向外分化制造业创新职能,苏南城市制造业各部门创新分工明显。针对以上研究规律,提出将苏州打造成区域综合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优化苏南制造业创新分工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立创新基础设施的理论框架,选取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创新基础设施与创新产出呈强关联,但各地区间的关联度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有研发机构的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对创新产出影响较大;东部地区创新基础设施与创新产出呈强关联,而西部地区创新基础设施不完善,对创新产出有制约作用.研究成果对未来如何发展各地区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