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加快山东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本文对山东工业经济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产业调整要培新、控重、提优、汰劣,产品调整要抓装备类成套、原材料类延伸、消费类拓展、高新类培育,优化工业布局必须打造四个增长极的构想,并就改进政府引导和推动、推进创新、优化投资结构、推进节能减排等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管理》2017,(3):47-51
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规避未知风险等方面愈发重要,专利战略作为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技术层面探讨创新设计理论的部分内容在专利战略制定中的应用,利用设计理论辅助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的专利战略,有助于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关于山东工业推进产业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推进产业转移是落实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特色发展和差异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已启动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的编制工作。本文就山东工业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布局、促进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现阶段山东工业推进产业转移的意义、基本方向以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总体框架设计、技术框架设计、应用服务设计、平台服务设计、数据服务设计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5.
产业政策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宏观调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产业政策对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影响,阐述了山东工业领域产业政策的框架体系,分析了当前产业政策必须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推进山东工业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客户需求变化,竞争态势的变化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下,供应链联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效率,更好地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节约了社会资源,并逐渐成为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的主流。中小企业如何通过参与供应链联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形成产业中高端的竞争力,才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以四维(4D)理念探索了如何提升产业发展,即从产业技术水平来讲,推进纵向提升;从产业布局优化来讲,推进横向转移;从产业区域形态来讲,推进轴向聚集;从产业现代化来讲,着重推进信息化。  相似文献   
8.
产能过剩是由供求关系引发的经济现象,是中国新经济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产能过剩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中国因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够充分、各地区间因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梯度差异、产业转入和转出加速等多种因素影响,产能过剩表现为多种不同类型。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具有利弊两个方面的作用。化解国内产能过剩应当从产业投入产出价值视角建立起产业价值新的评判价值体系,以产业带来的综合贡献与社会所付出成本进行比较,为发展价值高端产业,提升改造价值中端产业,转移淘汰价值低端产业提供支持。要改革传统以产值、收入、利税等产出指标作为评价产业(企业)的依据,建立以投入产出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价值综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9.
工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本文归纳了"十一五"时期山东工业整体表现,在经济实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促成工业发生积极转变的重要因素,着重分析了"十二五"时期山东工业的发展走势,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是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及自主创新水平与效率的重要途径。由于共性技术在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外部性,使得其作为一种国家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手段解决,政府的主导与支持是有效研发的关键。管理也是一种共性技术,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服务性和支撑性的功能,研发共性管理技术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美英等发达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共性管理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尽管国情与管理体制不同,但都建立了以"过程、任务、角色、产品"为核心,以"任务指南、操作模板、风险案例"等为辅助的共性管理技术体系。通过比较美、英两国参与和支持该领域发展的背景、过程、内容及成效,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组织管理现状的共性管理技术体系,重点论述政府在共性管理技术的功能定位、研发组织、服务平台、推广使用等环节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