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农业科技期刊英文论文引言宏观结构和人际功能,为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认可度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构建学术工作空间模型(CARS)和元话语模型(MOM),对6种SCI收录农业科技期刊2012—2015年间72篇论文引言进行分析。【结果】 引言宏观结构大都以“获取读者认同-吸引读者关注-引入论文主体”的方式推进,且“提出某领域论题”是作者与读者开展人际协商的关键位置。人际功能的完善则得益于引导式元话语和互动式元话语的结合。【结论】 国内作者在农业科技论文英文引言写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且相关研究较少,不利于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学术传播力的提升,据此提出改进建议,对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热度持续升高。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运用Cite Space软件,以2001—2019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中国文化传播"相关CSSCI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发表的年度、期刊、机构、作者等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探测该领域当前研究热点与未来研究前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文化传播领域研究力量主要集中于高校;学者、学科间合作不足,缺乏交流互动;研究热点逐渐向文化"走出去"与社交媒体倾斜。  相似文献   
3.
"人本主义"价值观贯穿于阿瑟·韦利的中国经典翻译,尤其体现于他的中国诗歌翻译。这种价值观"向外"体现在尊重与平等看待"他者"文化,具体反映在他的翻译诗学和翻译方法上:发明"跳跃韵律"以凸显中国诗形貌,采用直译方法以彰显中国诗意象;"向内"体现在追求自由独立的人格品性,具体反映在他的中国诗歌翻译取向上:钟情于陶渊明、白居易及袁枚这类追求人格独立与心灵自由的隐逸诗人,其"人本主义"价值观在他们身上得到呼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32对隐/明喻对作为刺激语料,采用隐喻和明喻A is/are (like) B的最基本形式,分别探讨了恰当性、规约度以及熟悉度对隐/明喻选择倾向的影响。实验采用问卷调查法,请受试对隐/明喻的选择偏好进行等级评定。通过对所收集数据展开相关性分析,笔者发现恰当性和熟悉度对其施加决定性影响而规约度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恰当性越高,越偏好隐喻表达;恰当性越低,越偏好明喻表达。同样,熟悉度越高,越偏好隐喻表达;熟悉度越低,越偏好明喻表达。随后的回归和共性分析表明:尽管恰当性和熟悉度均为隐/明喻选择的关键性因素,但熟悉度的预测力更强。由此推论,是熟悉度而不是恰当性成为决定隐/明喻选择的最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通常把拟人视作最典型的本体(实体)隐喻,称为拟人隐喻,从而认为隐喻和拟人都是基于体验性和相似性的源域向靶域的映射。在认同隐喻和拟人都是不同概念间跨域联结的心智模式基础上,本文提出:隐喻是喻体(源域)向本体(靶域)的静态映射,本体、喻体在字面上兼具;而拟人是将本体融合在拟体中,非人本体被活化在拟体人中,并不显现,源域中拟人之体代其行事,从而得出结论:拟人是基于"转喻人"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商洛学院学报》2022,(1):84-90
为了解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现状、厘清演化趋势、挖掘研究热点,使用CiteSpace等软件,分析了1998年以来688篇高校教师发展研究文献。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发展研究在经历蛰伏期和快速发展期之后,近年来呈现出更强的研究指向性;高校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但尚未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团队,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也需进一步加强;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教师发展中心之于教师发展的作用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转喻是时间概念化不可缺少的手段 ,但相对而言, 时间隐喻的研究较多, 时间转喻的研究较少, 因 此, 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时间转喻的类型及其概念化特征非常必要。 本文从时间转喻的体验哲学基础和时间 转喻的概念化特征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强调对时间结构和时间表达进行研究本身就要求对此进行跨学科研 究, 要借助哲学 、现象学 、物理学、 认知科学、 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并进一步进行量化实证考察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