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450篇
  免费   996篇
  国内免费   329篇
教育   75393篇
科学研究   38159篇
各国文化   294篇
体育   2298篇
综合类   2943篇
文化理论   8618篇
信息传播   22070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810篇
  2022年   699篇
  2021年   1033篇
  2020年   1329篇
  2019年   1341篇
  2018年   768篇
  2017年   1258篇
  2016年   2024篇
  2015年   3489篇
  2014年   9973篇
  2013年   9540篇
  2012年   11126篇
  2011年   11809篇
  2010年   9853篇
  2009年   9942篇
  2008年   11672篇
  2007年   9426篇
  2006年   7606篇
  2005年   8249篇
  2004年   7863篇
  2003年   7080篇
  2002年   5819篇
  2001年   4939篇
  2000年   4162篇
  1999年   1716篇
  1998年   1172篇
  1997年   1073篇
  1996年   962篇
  1995年   757篇
  1994年   533篇
  1993年   420篇
  1992年   430篇
  1991年   272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7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谷丽  梁茜  贺敬辉 《科学学研究》2023,(10):1854-1863+1886
由知识产权管理向知识产权治理转型的探索,既是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实践中的需求牵引,也是知识产权治理理论中需要突破的瓶颈,而知识产权治理首当其冲的是治理主体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问题。本研究从过程管理视角出发,将知识产权治理分为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四个环节,通过政策文本以及多案例扎根分析,挖掘知识产权治理主体在各个环节中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治理的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各环节之间不是割裂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嵌套的,知识产权治理主体在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及相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这种异质性是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徐圆  杨芸芸 《科研管理》2023,(11):22-31
智能生产技术对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和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意义重大,但如何利用我国规模巨大的应用市场助推相关技术创新仍缺乏一定研究。文章以智能制造的典型技术——工业机器人为例,基于市场应用和发明专利数据,从230个城市层面验证大规模的本土市场能否激发技术创新,并从关联度和复杂度揭示其对区域知识结构与演化路径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超大规模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对相关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工业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与技术创新呈现出地理上的协同集聚特征,且有相关知识基础的城市更能从本土市场效应中获得收益;(3)不同于先发国家的科技引领生产模式,市场驱动创新模式使得我国更倾向于在低复杂度的工业机器人技术领域形成突破;(4)相比较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的行业,后续渗透度逐步提升、具有潜在规模市场的行业对城市相关技术创新的边际效应更为明显。因此,政府应从需求牵引的角度,有效结合地区的技术基础,加大对特定行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政策扶持,同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重点攻关“卡脖子”技术,避免陷入由市场驱动创新的“低端陷阱”。  相似文献   
3.
政府研发资助政策究竟是缓解了企业创新中的资金“匮缺”程度?还是进一步滋长了企业的创新“惰性”行为?研究将2008—2017年间国泰安数据库中2480家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运用工具变量法2SLS和IV Probit两种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1)在控制时间、行业、企业性质和地区固定因素后,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创新活动产出以及创新意愿存在U型非线性激励效应,只有当政府资助规模超过某阈值后,才呈现出对企业创新意愿的“挤入”效应,不过这种“挤入”效应可能会带来“重数量”困境。(2)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创新偏好产生了显著的“倒U”型分层效应,过度补贴将引起创新偏好向低端化“降级”,造成“轻质量”困境。(3)以上结果在国有/非国有企业、高/低创新强度行业分组间均存在异质性。意味着政府的创新补贴政策需兼顾不同股权性质、不同行业创新强度的差异性,且需重点缓解民营企业和高创新强度企业的资本“匮缺”,以及“鞭策”国有企业的创新“惰性”,鼓励高创新强度行业内民营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否则会进一步加剧不同类型企业间的“激励扭曲”。  相似文献   
4.
孙文浩 《科研管理》2023,(4):164-174
研究中国政府如何制定合宜的人才引进政策有效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对政府在“十四五”时期构建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文章借鉴吸收能力理论、“威廉姆森”假说以及一般均衡模型构建城市(产业)内部“集聚”型和“逆集聚”型人才结构识别标准,并且基于人才结构视角考察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结果表明:相对于以人才数量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引进政策,政府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引导高级劳动力要素在企业间进行“逆集聚”分布更有利于企业创新,并且在城市(产业)内部构建“逆集聚”型人才结构是政府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之一,解释效力约为60.42%。此外,创新要素结构的联动变化也是政府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之一,解释效力约为23.99%。“十四五”时期政府应调整以人才数量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引进政策,实施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引导高级劳动力要素在城市(产业)内部形成“逆集聚”型人才结构有效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5.
王钰莹  原长弘 《科学学研究》2023,(11):2027-2037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打破西方技术封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路径。制造业领军企业作为引领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有效主导并管理产学研融合以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亟需探索的问题。本研究以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为研究对象,首次引入管理视角揭示企业产学研融合管理策略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制造业500强集团上市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1)产学研链路融合和主体融合管理策略均能促进制造业领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2)两者产生互补协同效应;(3)较高的企业权力配置集中度弱化了产学研链路融合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促进作用,但强化了主体融合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促进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制造业领军企业合理实施产学研融合管理策略,有效发挥不同策略间的互补协同优势以及利用企业权力配置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为进一步发挥算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外部性作用,解决存在的算法歧视、算法偏见、隐私侵害、数据泄露等负外部性问题。[研究方法]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算法治理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分析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机制,进而从对话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出解决之策。[研究结论]算法治理中存在官僚与企业、企业管理层与专家、企业和消费者、专家与算法、官僚与算法以及企业与算法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发现总体性体制,行政组织和官僚的政治、行政双重属性,企业的市场参与性和技术研发优势,技术专家的专业性,公众的素养限制性以及广泛沟通缺乏和算法自身复杂性以及自主运行造成信息不对称;各主体的经济人理性造成主体间利益冲突;生产力快速变化使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算法自我约束能力弱,导致敏捷治理能力弱。最后,提出了建立对话交流机制、加大对政府算法权力监管、健全算法公开制度、构建算法全主体监管体系、加大算法创新技术研发力度和建立完善算法使用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简政放权是当前政府部门助推中小微企业减负松绑、优化区域环境的重要抓手,然而学界缺乏围绕简政放权与小微企业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本文以国内399家科技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简政放权、创新环境及企业创新意愿三者间关系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简政”和“放权”均会对创新环境和企业创新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放权”的影响作用更强;二者的交互项也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环境及企业创新意愿,且对创新意愿的影响更强。创新环境在“简政”“放权”两个维度与企业创新意愿的关系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然而其在“简政”与创新意愿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更显著。此外,简政放权在传统行政区内的作用效果总体上更显著,在新兴开发区内创新环境对企业创新意愿的正向影响更显著;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权力等三项举措对企业创新意愿及创新环境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孟雪  郝文强 《情报杂志》2023,(2):134-141+174
[研究目的]数字经济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极,建构面向数字经济发展的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创造系统,并对其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改善政府数据开放实践,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方法]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创新要素、创新主体、创新机制与创新环境等维度建构面向数字经济发展的政府数据开放价值创造系统。[研究结论]在政府数据开放的过程中,数据供给者、数据开发者、数据消费者等多元创新主体,通过创新平台与数据流动进行协同合作,实现数据要素与资金、技术、人才要素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企业科技向善已成为目前热议的话题,但关于企业科技向善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采用语义分析法、逻辑演绎法与文献归纳法,明晰企业科技向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按照“科技创新动力-科技创新目标-科技创新约束”逻辑链条,基于现实中存在的企业科技向善阻碍和质疑分析,推演出三个命题,厘清了企业科技不善的根由,价值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本体论、融合兼施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是实现企业科技向善的逻辑起点;最后,基于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究企业科技向善的实践路径,已有理论的假设和争论,以及技术水平的局限致使企业科技不善有时优于科技向善对企业短期经济效益的贡献,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改变这一关系。研究结果既丰富和拓展了企业科技向善理论,也为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行政监管机构和用户降低或消除科技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发明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发明质量是创新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企业发明专利层面研究跨领域科学搜索、网络位置与企业发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网络位置在科学搜索的领域多样性和企业发明质量之间的调节作用。以1999-2006年USPTO授权的燃料电池专利中企业专利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科学搜索的领域多样性和差异性正向影响发明质量,领域集聚性负向影响发明质量;科学领域的网络中心性负向影响发明质量,结构洞正向影响发明质量;科学领域的网络中心性和结构洞削弱了领域多样性对发明质量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科学搜索、科学知识网络和企业发明质量相关研究,同时为“基于科学”的企业实现高质量发明创新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