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55篇
  免费   905篇
  国内免费   1056篇
教育   88358篇
科学研究   21800篇
各国文化   209篇
体育   2339篇
综合类   3924篇
文化理论   876篇
信息传播   332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64篇
  2022年   752篇
  2021年   1327篇
  2020年   1905篇
  2019年   1716篇
  2018年   1056篇
  2017年   1981篇
  2016年   2825篇
  2015年   4735篇
  2014年   10388篇
  2013年   9043篇
  2012年   10888篇
  2011年   12093篇
  2010年   10606篇
  2009年   10847篇
  2008年   12994篇
  2007年   11148篇
  2006年   8494篇
  2005年   8041篇
  2004年   7114篇
  2003年   6469篇
  2002年   5463篇
  2001年   4125篇
  2000年   2658篇
  1999年   1015篇
  1998年   630篇
  1997年   414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信息感知倾向、信息介入、信息前台化行为及虚拟网络社区个体评价等对突发事件网络信息管理作用巨大,但相关的综合研究还不是很多。为此,该文拟深入探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及虚拟网络社区个体评价间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研究方法]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以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为自变量、以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和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为链式中介变量、机构公信力为因变量,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关信息耦合机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抽样采集相关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对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论]实证结果表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与机构公信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与机构公信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感知倾向与虚拟网络社区个体信息介入在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对机构公信力作用路径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机构领导者信息前台化行为显著正向...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网络信息的快捷性、非理性加剧了网络舆情生态的失衡与恶性发展。厘清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因素和动态演化机理,为辅助政府相关部门防范化解舆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生态视角,通过分析信息、信息人和信息环境三要素,将舆情系统划分为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子系统,构建信息供需、情绪态势双重失衡环境下的系统动力学舆情演化模型,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研究结论]结果表明:事件、网民、媒体和政府四个作用主体与网络舆情风险存在相互作用关系,在双重失衡环境下事件危害程度、网络媒体的涉利程度、网民参与约束、意见领袖作用、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等因素对网络舆情风险影响程度较大。最后,从网民主体信息溯源、形成心理震慑效应、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抨击处罚恶意营销媒体、强化网民媒体自我约束、加大问责监管力度防范化解舆情危机,为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教育法规是高校教育中的行为标准,师德教育是高校教师的道德标准,两者在高校发展中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的。分析当今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教育法规之间的内在关系,探析将职业道德教育和教育法规的普及结合路径,树立高校教师的思想认知,对社会教育法制的学习,旨在对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并实现二者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教育教学工作拥有更多可能性,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小学教育中已经广泛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各个学校及教师仍然在研究更高效的教学模式,因此网络学习空间这一概念被提出并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于此,本文对网络学习空间与小学数学课堂优化结合的方法与思路进行探讨,旨在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何有效完成学业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重要课题([1])。对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业状况进行动态比较、细致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学业状况随年级增长变化的态势,进而找出年级增长对大学生学业变化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对有效指导不同阶段的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学业工作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强,可实施、效果好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提升薄弱学校和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学水平,北京市西城区通过设计开发西城教育研修网支教社区平台,结合西城自身的教育优势,运用合适的网络研修工具和平台为帮扶地区提供常态可持续的、有针对性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研修指导服务,以助力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占有式个体"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前提,因而是理解现代社会秘密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中,人被塑造为"占有式个体"而常处于"自我丧失"和"失范"状况之中.思想家们基于"关系性主体"的视角,从伦理—政治层面进行了反思与超越,但他们的方案未能真正触及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与之不同,马克思从所有制关系的独特视角出发,对现代个体特性和生存境况进行了考察,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通过建立新的占有方式来塑造新的个体生活方式,从而为反思和超越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占有式个体"的生存困境提供了独特的路径."重建个体性"构成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独特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旨趣.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当代意义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8.
探究素养发展的教学认识论,旨在澄明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及其转化的认识论原理与教学机制。素养作为道德性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结果基于知识并超越知识,诉求于学习者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开展道德性的知识迁移与运用。可见,实践性是素养的本质特征,内蕴知与行、理智与德性统一的认识论意义。这一本质特征诉求于教学认识论应处理好“学”与“用”的一体化关系。传统教学认识论虽然一贯倡导“学以致用”,但由于理性主义知识观的钳制,在处理知与行、“学”与“用”的关系问题上深陷先后论、工具论、机械论等二元论困境。二元论的症结不仅割裂了“学”与“用”内在的一体性,而且难以确保学习者所获学习结果的实践性。“用以致学”通过调整“学”与“用”的位次关系,旨在重估行动、实践的认识论意义,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以致用”。“用以致学”作为实践取向的教学认识论不仅勾勒出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机理,同时还体现了现代认识论研究实践转向的趋势、学习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文化内蕴的力行认识论传统等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开发,在培育环境、创作主体、作品内容、传播效力、体系建设层面面临许多问题。对此,可以从优化作品培育"软环境"、深化作品有效供给、完善丰富传播环节、强化作品全流程推广策略、加大政策引导与保障力度等方面入手,形成长效的、系统的作品培育与推广机制。这既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网上线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大学生的网络风险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得出高职大学生网络风险认知存在网络风险意识未深入人心、对部分风险重视不足、对风险损失心理承受度低和对风险教育接收途径有限这四个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后,提出要加强媒体宣传、强化学校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和鼓励自我教育这四个教育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网络风险意识,提高其网络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能更好地预防和抵御网络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