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103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建昆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479-1486
国家间追赶既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现象,又是学界多年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际上制药业中成功与不成功的“追赶”案例,通过分析成功案例中的相似点,以及不成功案例与成功案例的差异,初步论证了基于科学的行业中的“追赶模式”。它与基于技术的行业中的“追赶”有很大差异,主要是基于科学的行业中的“追赶”依赖于科学与产业的互动作用。研究发现,这种差异至少源于在基于科学的行业,制造能力难以直接提升为产品创新能力,因为产品创新依赖于科学上新的发现;在基于科学的行业的“追赶”,需要重视知识创造的追赶。本文的研究对于政府科技政策的调整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思路皆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如何认识中国的技术追赶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当中,一个基本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作者认为,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相互排斥的,而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由于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是技术进步,国家不是排斥任何来源的技术,而是实行对技术友好的政策,更加积极地鼓励企业采用各种技术,不管它来自何方。同时,由于任何技术不同程度都具有外部性和外溢性,国家既要鼓励引进国外技术,也要鼓励国内技术创新。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作者认为中国经济追赶极大地得益于开放带来的技术追赶效应,称之为“开放式的技术追赶”。作者进一步介绍技术追赶效应的理论以及发展中国国家技术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从中国的技术发展的实际来看,作者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中国技术的主要来源是国外技术,中国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这是中国科技国情的基本事实,应当成为我们提出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因此,中国需要大幅度地获得、引进、利用全球知识资源。经济全球化为此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们应当对技术创新有更新理解和认识:凡是那些不能进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是谈不上什么“创新和学习”的。只有进入和加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才有“创新和学习”的机会,才有“创新和学习”的可能,才有“创新和学习”的途径。因此,作者特别提出,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开放,用“贸易赢余”购买全球知识技术资源。但是,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并没有成为世界上的知识购买大国和知识进口大国。在中国自身的技术创新当中,效率最高的为企业研发机构,其次才是国有研究机构(包括大学和大院、大所)。基于这些基本情况,作者提出,强化本国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这是实现科技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特别是以企业为主体,实行不同形式的战略联盟和技术共同体,与发达国家进行技术转移和共同研发,提高其自身国际竞争力。对于自身技术创新,要对国家资助技术创新方式作重大调整,实行旨在提高全社会技术创新能力的“效率型”科技投入政策。科技政策的目标和作用是在加速中国知识积累和技术积累过程,不管是哪一种办法,是引进技术,还是自主创新,国家都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以此为原则,作者对提升中国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后发企业由追赶向领先转型时,核心技术能力构建成为主要议题.通过对华为公司的实证分析,从总体技术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2个维度考察后发企业转型期的技术追赶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在两大关键电信技术领域内,华为已经基本实现总体技术追赶,但在核心技术上发力较晚,尚未完全达到领先.另外,华为在新兴领域的技术追赶绩效要优于传统领域.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浩军  蒋天颖 《软科学》2007,21(2):96-101
在文献回顾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技术追赶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一般路径,即通过对技术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和使用,企业技术能力沿着搜索、选择、获取、吸收、改进五阶段模式螺旋式上升;并且认为这一路径是技术后进地区或国家的企业发展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后发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推动技术追赶进程,论文从专利计量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技术追赶的机制。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代表性白色家电企业专利数量及质量的分析发现:日本家电企业的专利数量近年基本维持稳定,中国家电企业的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并超越了日本家电企业;整体上中国家电企业重点布局成熟技术,日本家电企业则更加注重产业前沿性技术的研发。对于专利质量的一系列评价指标表明,中国家电企业日趋注重研发水平的提升,专利质量快速上升,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应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西电集团的纵向案例分析,应用企业环境—协同创新模式与组织学习模式—后发企业创新能力构建的理论框架,探讨后发企业如何实现创新能力的构建.研究结果显示,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的不同阶段,企业环境发生变化,引起协同创新模式和组织学习模式发生变化,通过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与组织学习模式匹配,进而构建后发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结论对后发企业创新能力实现结构升级和转型,提高后发企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技术模式与中国产业技术追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技术模式的特征是影响后进国家产业技术追赶绩效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影响产业技术追赶的技术模式特征进行阐述,并将其运用于六个典型产业的技术追赶可能性分析中。现阶段中国技术追赶的新环境决定了中国应走新的技术追赶道路。本文在对产业技术模式特征以及环境分析基础上,给出了中国典型产业未来技术追赶的差别化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数字电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中韩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的数字电视产业为例,从整个产业层面,特别是奈件接收集群领域,验证了跨越式发展所必需的条件;并针对初创期市场的风险问题,提出了认知缺位的概念,将技术体制的主体与客体因素联系起来。同时,对比韩国数字电视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对中国数字电视产业中政府和企业应发挥的作用,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已进入技术范式调整期,企业实践逐渐由技术跟随向创新追赶转变。以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制度质量视角,构建了技术创新意向和追赶绩效的二阶段回归模型,从政治稳定、政府效能、监管质量、法律制度及腐败控制五维度检验了制度质量是影响创新意向和创新追赶绩效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结合"互联网+"提出了关于提升制度质量的建议,以期为激励企业创新追赶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张娜娜  梅亮  谢伟 《科学学研究》2023,(10):1844-1853
随着后发企业进入后追赶阶段,可持续追赶逐渐成为后发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社会-技术系统观下,后发企业的成长取决于其技术子系统与行政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因此,如何改善企业子系统发展水平以及实现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是后发企业实现整体能力持续积累以及可持续追赶的关键。鉴于此,本研究聚焦于技术与管理两个维度,通过采用案例研究法追踪三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追赶过程来解析后发企业改善其子系统以及实现可持续追赶的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后发企业的追赶行动受制于其子系统发展情况,其内部技术系统与行政系统发展缓慢引致技术与管理滞后,进而制约企业实施可持续追赶。具体体现为生产设备与生产线、研发软件与工具等技术系统方面发展缓慢,并直接制约了技术能力的持续积累;人员管理、组织结构等行政系统滞后,并直接制约了管理能力的持续积累。第二,后发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学习与管理学习改善子系统滞后性进而实现能力的可持续积累,主要体现为企业通过开展技术学习从生产、产品开发、技术研发等环节改善其技术系统的滞后性并实现技术能力积累,以及通过开展管理学习从组织结构、人才培养、管理手段等方面改善其行政系统的滞后性并实现管理能力积累。第三,技术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