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预印本在网络环境下的复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技术为预印本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同时现有出版体制的弊端促使预印本作为交流系统时效性一种平衡机制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以arXiv为例剖析了预印本的运行机制,通过统计数据分析了其在学术信息交流中的作用。文章最后指出预印本的使用与Ingelfinger编辑政策、研究峰值相关。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学术交流模式密不可分。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学术交流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要随之而变,应将预印本系统、电子期刊网站以及聚合体网站纳入到馆藏建设范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目前被学术界认可并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两种网络优先传播方式,即预印本及网络首发进行辨析,为学术成果的网络优先传播提供整合建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数十个数字传播平台的资料,总结预印本平台及网络首发平台的异同。【结果】 预印本平台及网络首发平台在审阅模式、出版权威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都对促进科研人员学术成果快速、广泛地传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预印本平台与传统期刊在收录及版权归属上存在一定冲突,同一学术研究成果的多种版本在网络上共存对于论文的准确标识提出挑战。【结论】 预印本及网络首发在遵循一定的审核原则下,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出版时滞,对于科研成果的交流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两者之间存在的冲突及衔接不畅增加了数据处理和传播的成本,应采取措施避免或改进。  相似文献   
4.
国内预印本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印本系统是集预印本文章发布、检索、查询、利用和评论等功能于一体的学术信息交流服务平台,是实现学术信息开放获取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预印本系统主要有奇迹文库、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三大系统。我国预印本系统的建设规模、质量、功能、影响有待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也有待加强。表2。图1。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5.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how 14 large and established scientific publishers have adopted the use of preprints and how their policies changed in a one-year period between June 2017 and June 2018, if any. The core search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Sherpa/RoMEO database. Of all publishers (2516, now 2553) listed in the RoMEO database, 80.3% of the publishers examined allow self-archiving, but only half of the publishers (47.3%) allow the archiving of preprints in February of 2018, while this percentage increased to 48% in June 2018. These data were practically constant over a one-year period even as the number of preprint servers has increased. Several exceptions exist among journals within each of the tested Sherpa/RoMEO-indexed publishers, and in some cases, a reversal in policy was observed, i.e., from allowing to no longer allowing the archival of preprints.  相似文献   
6.
科学交流载体的演变、开放获取运动的推动及学术出版模式的创新,使预印本逐步成为备受关注的科学交流模式。在相关主体的联合推进下,学术界逐渐接受和认可预印本的学术交流价值。本文梳理了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演化历程,将预印本学术交流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小型学术团体驱动的探索实验期(1990年前)、学科与技术驱动的初创时期(1991—2012年)、多主体驱动的极速扩张时期(2013—2019年)和疫情影响下的加速发展时期(2020年至今)。从平台类型、出版融合、技术创新、学术社区团体、成果认可和运营经费等方面出发,总结归纳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的发展特征,并对我国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1)加强预印本著作权认可,保障预印本首发权认定;(2)促进预印本和期刊协同发展,形成统一的开放学术出版流程;(3)构建预印本论文开放评议机制,化解“以刊评文”难题;(4)营造预印本学术交流氛围,培育中国预印本文化;(5)开放互联形成集群效应,提升预印本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图1。参考文献4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