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教育   703篇
科学研究   790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80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浸渍干燥法制备了可集成至纺织品中的基于Ti3C2Tx的可穿戴温度传感器。所制备的柔性温度传感材料显示出负的电阻温度系数,其值为-0.36%℃-1,能满足可穿戴温度传感器的要求。展示了柔性温度传感器对温水与冷水的感知能力,验证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宋璐璐  曹植  代敏 《资源科学》2021,43(3):501-512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和消费国,汽车行业带来的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辨析汽车行业的物质资源代谢特征和碳减排潜力可为落实循环经济政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动态物质流模型,预测了中国乘用车中21种物质材料的代谢特征,评估了乘用车使用过程中的碳减排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49—2019年中国乘用车中的物质存量呈现指数型增长趋势,由2.3万t增加至3.7亿t。2030年后物质存量逐渐饱和,并于2050年达到5.6亿~11.1亿t;②2050年乘用车中物质材料报废量将超过需求量并达到37.4百万~73.8百万t/年;其中,钢铁(包括高强钢、普通钢和铁)报废量将达到21.2百万~42.4百万t/年;其他战略金属和稀贵金属报废量将达到36.8万~59.8万t/年;延长乘用车使用寿命以及较低的乘用车保有量可有效减少产废量;③提高汽油车的燃料效率是最有效的碳减排策略,其碳减排潜力高达3.3亿t,可降低40%的碳排放量。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汽车行业物质资源的有效管理以及碳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Global coastal oceans as a whole represent an important carbon sink but, due to high spatial–temporal variability, a mechanistic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coastal carbon cycle is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hindering the modelling and inclusion of coastal carbon in Earth System Models. Although temperature is considered an important control of sea surface pCO2, we show that the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global coastal surface pCO2 does not match that of temperature, and its inter-seasonal changes are substantially regulated by non-thermal factors such as water mass mixing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These processes operate in both ocean-dominated and river-dominated margins, with carbon and nutrients sourced from the open ocean and land, respectively. These can be conceptualized by a semi-analytical framework that assesses the consumption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relative to nutrients, to determine how a coastal system is a CO2 source or sink. The framework also finds utility in accounting for additional nutrients in organic forms and testing hypotheses such as using Redfield stoichiometry, and is therefore an essential step toward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and modelling the role of the coastal ocean in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相似文献   
4.
滨海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也为湿地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环境,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滨海湿地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变化敏感区。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站")围绕我国滨海和河口湿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国家战略科技需求,致力于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陆-海相互作用过程、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线,基于长期定位监测和野外控制试验,量化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现状、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明确了水文过程与水盐运移对滨海湿地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揭示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构建了退化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了"健康滨海湿地"理论与技术模式,研发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实现滨海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协同发展,丰富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滨海湿地生态学。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数据、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弥补了我国特别是北方河口三角洲湿地长期观测研究的不足,也使得黄河三角洲站成为国内外无可替代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科学研究基地,为提升我国滨海与河口湿地研究的理论水平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5.
珊瑚礁是生产力水平最高,同时也是最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由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的珊瑚礁全球衰退,已经影响到珊瑚礁的钙化和碳循环过程,也加大了长期悬而未决的珊瑚礁二氧化碳(CO_2)"源-汇"争议。尽管珊瑚礁的钙化过程伴随CO_2释放,但考虑到珊瑚礁生态系统内部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及造礁珊瑚特殊的混合营养特性,其作为碳汇功能的属性也不容忽视。文章从提高珊瑚礁对气候变化的弹性适应角度出发,尝试厘清有关珊瑚礁生态系统的CO_2"源-汇"争议,探索将珊瑚礁由碳源向碳汇转变的生态调控方式和途径,以期为实施海洋负排放、践行国家碳中和战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一个销售商驱动的低碳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用均值-方差刻画风险特性,分析研究低碳产品市场和废旧低碳产品市场均为随机市场需求情境下、零和博弈和集中决策下闭环供应链中,低碳产品销售价、交易价格、低碳废旧产品回收价格等变量和节点企业期望效用及整个链条期望效用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零和博弈下低碳闭环供应链未能实现优化和协调。最后,设计正向渠道收益共享、逆向渠道风险共担契约,实现低碳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协调,并通过数值仿真和灵敏度分析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碳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时代的基石。人类大量使用含碳资源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不应给人类社会带来威胁,更不应是碳资源利用的终结者,而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资源。文章在国内CO_2利用技术研发取得了可喜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未来可能适合于中国的以CO_2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包括化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零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以及温和条件下CO_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等。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短中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以及可再生能源日新月异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易获取性和低成本使得其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方案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可能将在近期带来巨大碳减排潜力和经济效益;零碳能源发电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利于核能/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CO_2生产燃料化学品技术的发展,成为中期最具竞争力的CO_2大规模利用技术;远期来说太阳能驱动的CO_2温和转化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碳循环,是远期最有前景的CO_2还原技术。  相似文献   
8.
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我国石化行业2000—201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演变进行分解,进行阶段性及累计效应分析,考察投资、产出、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强度、能源强度和投资效率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投资、产出及能源消费规模是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是主要的促降因素;能源碳强度、投资效率和能源强度作用较弱,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是未来石化行业减碳政策制定的主要着手点。  相似文献   
9.
在对客运交通碳减排技术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北京市客运交通碳减排核算模型。采用带有情景分析的核算模型分析车辆和燃料改善的技术政策对于北京市客运交通碳减排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执行更加严格的燃油消耗限值标准这两种技术政策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O2排放量。虽然提高燃油消耗限值标准政策在短期具有很好的减排效果,但长期来看不如更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减排作用明显。最后,对北京公交集团实现有效的碳减排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Although 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augmented reality (AR)–facilitated instruction improves learning performanc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fulness of AR from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has been recommended. Researchers consider presence a major psychological effect when users are immersed in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s. However, most research on learner presence has focused on measuring it rather tha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t.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er perception and presence in an AR-facilit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 game-type AR learning process was developed and an experiment was implemented employing a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method. Three sets of research instruments were developed, comprising a learning achievement test, a learner's presence inventory, and a questionnaire on learners’ perception of the AR-mediated environment. A total of 60 validated dat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sed. The researchers determined that learner presence closely relates to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AR learning percept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more satisfactory AR perception leads to a higher level of learner presence in the AR environment, thereby resulting in more beneficial learning outc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