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94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教育   15272篇
科学研究   6409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291篇
综合类   1347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7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443篇
  2020年   638篇
  2019年   500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373篇
  2016年   564篇
  2015年   802篇
  2014年   1767篇
  2013年   1582篇
  2012年   2410篇
  2011年   2489篇
  2010年   1608篇
  2009年   1606篇
  2008年   1762篇
  2007年   2186篇
  2006年   2148篇
  2005年   1872篇
  2004年   1642篇
  2003年   1324篇
  2002年   1025篇
  2001年   759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  胡吉霞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8):114-125
[目的/意义] 针对包含单一类型知识单元的知识网络难以全面反映学科知识结构的问题,提出一种从多维度进行知识网络结构融合的方法,为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挖掘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利用LDA及TF-IDF方法抽取学科知识单元,然后运用语义相似度和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构建3个学科知识子网络:主题网络、关键词网络和实体网络,并采用空间节点传递对齐方法对齐子网络节点,接着设计基于图卷积操作的自编码模型对知识节点进行表示,最后通过计算余弦相似度重构学科知识网络。[结果/结论] 实验部分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构建融合主题、关键词和实体的学科知识网络并展开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地揭示学科领域研究内容和知识结构,为学科知识发现与组织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文章的被引频次一直是量化评价一篇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在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会因该领域研究论文数、引用滞后等因素呈现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比两篇论文时,难以简单依据被引频次的绝对值来评判论文影响力大小。为此,本文设计了一个新的可计算数学模型,使得每篇论文可以有一个标准化的指标,以便对不同学科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直接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分析2006、2017两年中国科技类学术期刊各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分布规律,采用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的分布形态最接近对数正态分布的先设条件,提出一种被引频次标准化指数——Paper Citation Standardized Index (简称PCSI,中文"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最后以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论文评选结果为例,将它们与论文所属学科全部论文进行实证对比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PCSI对不同年份、不同学科论文的被引频次进行了标准化,反映了被引频次的线性差距,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单篇论文学术影响力比较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3.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效应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吸走了粤东西北地区的人力资本。清远农业生产经营青年人才缺乏,成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制约瓶颈。既然人才不可能短时间回流,应充分利用省职教基地的高校人力资本,通过在基地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心的形式,以高校智库资源为引领,凝聚科研院所、农业生产流通社会组织和规模龙头企业等形成发展联盟资源体,推进清远农村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晓珍 《美育学刊》2020,11(2):14-19
在全球化的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首先应客观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多样性文化特点,实现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激活民族性格中的文化基因。美术学科涉及中华民族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形态,从多样性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图像学、艺术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与观察方法,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实现当代文化资源的转变,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为美术学科实现社会价值提供更多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金丹元  陈莎 《美育学刊》2020,11(2):47-54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电视剧创作出产了许多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主义电视剧佳作,同时网络剧也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形式。通过梳理、概括国内重要的学术期刊、报纸和会议论文中关于电视剧研究的文章,并从内容创作、美学价值、类型特点和女性塑造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可以归纳出本年度电视剧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同时也提出了对电视剧研究新动向的一些看法,以期为电视剧研究和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沙敏 《档案管理》2020,(3):115-116
本文通过研究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实际的档案需求情况,分析了档案专题数据库基本的几种类型,来满足高校群体对档案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对档案专题数据库模式的分析,制定了具体的应用措施,以便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是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外社交媒体存档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梳理,形成比较完整的综述内容,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多学科视角,通过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得到社交媒体存档领域的文献分布情况,总结社交媒体存档的理论基础,从宏观层面将社交媒体存档理论与实践研究归纳为"目的与主体""政策与指南""问题与障碍"三个研究主题并展开综述。[结果/结论]国内外社交媒体存档研究具有发展速度较快、与实践结合紧密、区域发展不均衡等特征,在未来研究中需要重视研究对象的变化、管理标准的构建以及多主体间的协作。最后对国内社交媒体存档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因果要素关联视域下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标签,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扩展用户信息行为的理论研究范畴,为企业深入了解用户社交媒体倦怠发展态势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提取"信息人、信息、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4个信息生态因子维度的社交媒体用户画像标签;根据用户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抽取用户画像情感和行为标签,构建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模型。[结果/结论]透过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和负面情感变化的典型社会现象,对用户画像模型进行整合分析与关系凝练,证明本研究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模型与S-S-O理论框架具有一致性,并根据实际进行理论上的拓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论坛具有丰富的用户评论数据。从大量未区分的评论数据中,自动识别出知识密度较高的探索型对话并挖掘其潜在价值,对于改善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方法/过程]首先利用GloVe方法训练词向量,加强对文本语义的理解,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学习文本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探索型对话自动识别模型,并在学堂在线平台《心理学概论》课程论坛标注数据集上进行实证与对比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利用GloVe方法预训练词向量以及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对词向量进行学习修正能够提高模型效果。该模型识别探索型对话的F1值为0.94,相较于传统的朴素贝叶斯方法(0.88)、逻辑斯谛回归方法(0.89)、决策树方法(0.88)以及随机森林方法(0.88)取得较大提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较低的学习成本。  相似文献   
10.
The progressively global, neoliberal, privatised, and digit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poses new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prompting a need to innovate. It has been suggested, however, that better commentary and reflection on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is required.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network ethnography, on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hat has emerged to address new social complexities. We explain the rationale for, and process of, this methodology through reference to an illustrative case: a network ethnography of the outsourcing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HPE) curricular work to external providers. In doing this we map and critique three interrelated activities (i.e. Internet searches, interviews, and network diagram construction) that constituted our network ethnography. The discussion turns to how network ethnography allowed us to access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outsourcing of HPE curricular work to external providers by, for example, facilitating us in asking different questions, and foregrounding various stakeholders, networks and relationships that we may not have discovered had we relied on other approaches. This illustrative case demonstrates the capacity of network ethnography to generate rich data and offers a provocation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to consider expanding their methodological repertoi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