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38篇
科学研究   33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jority opinions are often observe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 online communities, but 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is issue with empirical data. To identify an appropriate theoretical lens for explaining majority opinions in online environment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kewness statistic, which indicates how many “Likes” are skewed to major comments on a Facebook post; 3489 posts are gathered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Facebook page for 100 days. Results show that time is not an influential factor for skewness increase, but the number of comments has a logarithmic relation to skewness increase. Regression models and Chow tests show that this relationship differs depending on topic contents, but majority opinions are significant in over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bandwagon effect due to social affordance can be a suitable mechanism for explaining majority opinion formation in an online environment and that majority opinions in online communities can be misperceived due to overestimation.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衍进指数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提出和构建网络舆情衍进指数,以描述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常衍生出新的子话题的现象,对于舆情预警、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以文本聚类结果和文本聚类有效性为依据,提出网络舆情衍进的判别标准和舆情衍进指数的构建过程,并以"教科书老赖"这一事件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所构建的舆情衍进速率指数可以用于描述舆情衍进。在突发期阶段话题舆情衍进指数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这一阶段的舆情衍进最为剧烈,子话题的出现呈现爆发性增长;舆情衍进指数在舆情蔓延期内出现阶梯式下降,此后保持为负值,舆情的子话题开始逐渐减少,舆情内容本身由发散转为收敛;进入消散期后,子话题数量趋于稳定。作为舆情衍进速率的测度和舆情衍进的判别方式,舆情衍进指数为舆情监管和舆情预警提供了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心理距离视角下网络舆情传播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意义]网络舆情传播意愿的形成是网民的一种心理活动,与心理距离密不可分。了解影响网络舆情传播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助于监督管控部门更加卓有成效地对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和治理。[方法/过程]通过对心理距离理论的深层次剖析,对其构成进行阐述,并从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4个维度出发,做出系列理论假设,利用调查问卷法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法,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重要程度。[结果/结论]最终归纳出7个影响网民改变其自身传播意愿的主要因素,即报道时间、家乡相关、向往地相关、生活相关、亲戚朋友发布、媒体官方发布、企业官方发布,从这7个影响因素出发监控舆情,可以帮助舆情管控部门更有针对性地掌控舆情的传播方向。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对于传统舆论格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已经不容忽视,这种影响首先表现为在政府和公众的沟通中网络舆论已经趋近成为一股主流的力量,其次则体现在对传统新闻报道模式产生的影响。结合当下颇具影响力的网络舆论事件,契合江西网络发展实际,提出网络舆论控制与把关的手段,提请加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互动,引导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5.
高校作为我国舆论宣传、文化融合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主要阵地,会时刻受到来自互联网舆论的影响。文章对高校网络舆论热点的背景、特点、方式和现状进行研究,指出高校建立一套网络舆论的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处理、信息存档和信息反馈机制,对高校的网络舆论引导、控制和宣传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下突发公共事件会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更能迅速扩散和传播。近年来社会对高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发生在校园内的任何事件都有可能演变成网络上的舆情,对高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于维护校园稳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以往高校舆情的各项数据分析,结合调查研究,针对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的预警与应急处理机制,从参与主体角度来探究舆情疏导体系,力求通过建立有序的处理机制服务于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郭嵩焘在出使英国期间,因《使西纪程》而遭到非议;又因《申报》的报道引起名誉纠纷。这两次事件反映了中西传播环境的差异,以及西方新闻媒介对中国官方舆论的微妙影响。郭嵩焘日记有关《泰晤士报》等西方媒介的介绍,具有重要的新闻史料价值,对中国戊戌变法前后出现的办报高潮也有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丽英 《现代情报》2016,36(1):84-89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治理与引导在时、效、度3个维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针对高校BBS教育舆情,运用网络测量学技术对自动采集到的南京大学小百合BBS相关数据集加以分析,构建了教育舆情的时空特征模型。该模型显示,测量舆情的空间特征和多个时间特征能够有效快速发现热点信息。实验证明,高校BBS教育舆情总体分布比较稀疏,单日活跃用户数并不高,并且热点信息相对较少、利用显著的时空特征易于检测。  相似文献   
9.
李永忠  胡洪宇 《现代情报》2016,36(6):144-153
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网络舆情的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基于共词网络分析法,对国内外网络舆情研究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整理了该学科研究机构和作者的相关合作关系,并分阶段对网络舆情共词网络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学科知识网络可视化,展示了国内外网络舆情各阶段的研究热点和演化情况,最后将国外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国内应加强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积极与其他学科结合,努力开拓新的研究方向,促进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反腐已成为现实社会的一大热点, 但却鲜有文章进行网络反腐舆情与传播规律研究。本文从舆情演化和传播的角度研究网络反腐, 首先通过动力场理论深入分析网民个体参与网络反腐的行为机制并建立影响模型, 然后运用Netlogo平台进行仿真模拟, 最后用百度指数进一步验证模型结论。研究结果不但揭示了政府行为是如何影响网络反腐舆情的演化结果的, 同时揭示了政府何时介入舆情能极大提升人民参与反腐的热情。本文为未来网络反腐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亦为舆情研究探索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