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大强度间歇训练手段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名备战全国“十三运”的云南省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3组, S组训练方案采用SIT/耐力训练, H组训练方案采用HIIT/耐力训练, C组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耐力性训练;训练持续3周。训练前后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和有氧运动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绝对值(VO2max)、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O2max/kg)、每分通气量(VE)、最大心率(HRmax),并通过公式计算每搏输出量(SV),以及测试递增负荷后即刻血乳酸(BLA)、最大有氧功率(P)和40 km个人计时成绩进行了测试。结果:(1)3周训练后,S组运动员VE、HRmax、SV、VO2max、VO2max/kg、P和ITT40k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H组运动员VE、VO2max/kg、ITT40km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BLA有显著性的下降(P<0.05)。(2)S组运动员ΔVE、ΔHRmax、ΔSV、ΔVO2max、ΔVO2max/kg、ΔBLA、ΔITT40km显著提升(P<0.05),且优于其余两组;H组仅ΔITT40km存在明显提升(P<0.05)。结论:间歇训练结合耐力训练对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呼吸系统、有氧供能系统可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SIT结合耐力训练较HIIT结合耐力训练或传统耐力训练更能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短道速滑个人项目两届冬奥会及冬奥会与世锦赛体力分配策略规律差异。方法:收集整理索契、平昌冬奥会,以及2014—2017年世锦赛短道速滑个人项目相关数据,分析单圈用时、肯德尔相关系数。结果:(1)冬奥会各单项单圈用时不同程度地少于世锦赛,平昌不同程度地少于索契;(2)除2016世锦赛500 m,其他赛事均全程具有显著相关(P<0.05);(3)除索契冬奥会女子1 000 m,其他赛事均较早出现显著相关(P<0.05),平昌冬奥会男子与女子均在第7、8圈为高相关(r≥0.70);(4)平昌冬奥会1 500 m男子第12、13圈,女子第13圈为高相关(r≥0.70),两者均从第9圈开始出现显著相关(P<0.05)。结论:500 m出发位置尤为重要,高速滑行中稳固站位能力需求突出,冬奥会中对全程维持速度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冬奥会1 000 m与1 500 m比赛争夺有利位置战术的实施位置较以往更为靠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优秀举重运动员大幅度降低体重导致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后的能力恢复训练的个案进行研究,探索大幅度降低体重对运动员机体的影响和能力恢复期运动员机体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长期跟踪测试优秀举重运动员降体重后的体重控制与运动能力恢复期间的身体成分、血象(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等)、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皮质醇等指标的变化及营养情况调查.结果:运动员体重在降体重后控制良好,运动能力逐步恢复,血清睾酮持续低下.结论:大幅度持续降体重将导致运动能力和血清睾酮大幅度下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随着能力恢复训练的进程,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逐渐上升,但并未完全恢复;降体重造成的HB等氧运系统指标下降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营养和训练手段的调节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4.
在高原环境中,由于缺氧会使运动员出现负性的心境变化状态.调查国家游泳队昆明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心境状态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员初上高原时,紧张和疲劳状态水平较高.在整个高原训练期当中,运动员的疲劳状态均处于一种较高的水平,而精力却处于一种不断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监测了国家花样游泳31名运动员第一次上昆明(海拔1890m)高原训练时的血液等生化指标,结果发现:①运动员的HB一直呈上升趋势,且高原训练末期与初期相比有显著性升高;②T一直呈上升趋势,且高原训练末期与初期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升高;③T/C比值在高原训练末期有显著性升高④RBC、WBC、HCT均是先降后升,但没有显著性变化⑤CK在高原训练中期高于正常范围,且与高原训练初期和末期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⑥BUN、C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是没有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少年自行车运动员的选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自行车运动是运动员借助机械,双下肢周而复始地沿圆周蹬踏的周期性运动。比赛分赛场和公路。赛程长短不等,既有几天、十几天的多日赛长途骑行,又有几百米的短途冲刺。如按练习强度来分,50公里及100公里以上属中等强度,10公里及20公里属大强度,1000米及5000米属次最大强度,200米及800米则属最大强度。这是一项比速度、比耐力和比技术的运动。运动成绩是运动员的体能、素质,自行车、服装、头盔等装备以及空气阻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项目本身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速度、耐力、力量和灵敏的生理素质,具有合理的形体条件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7.
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国内外表象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评述了表象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分析了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各种因素,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训练监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游泳运动队进行高原训练期间,通过血细胞分析技术以及酶学分析技术,对运动员的基本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控,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计数(RBC)、Het、Hb、白细胞计数(WBC)及CK值。结果表明:与高原训练前相比,运动员RBC计数、Het和Hb出现先下降再升高、再下降、在高原训练结束再升高的过程,且在高原训练结束时,Hot和Hb显著增高。WBC计数和血清CK值在高原训练期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观察了10名中长跑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海拔1917m)训练前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液RBC、Hb、网织红细胞(RC)、血球压积(Hct)的变化。结果发现:(1)高原训练能显著增加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但EPO水平在上高原1周后下降,4周后下降幅度更大;下高原3周后又开始回升。网织红细胞的变化趋势与EPO的变化保持一致;(2)高原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并且高原训练产生的影响效应,可能至少保持3周;(3)高原训练对女运动员产生的影响效应,比男运动员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孟志军  高炳宏  高欢 《体育科技》2012,33(2):75-80,85
目的:探讨八周高原训练对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在云南会泽(2210米)进行8周高原训练,在高原训练前的第3天、高原训练的第2天、第5天、第10天、第24天、第35天、第56天以及高原训练结束后的第14天、第28天等测试运动员的EPO和红细胞系等指标。结果:与高原训练前相比,高原训练的第2天EPO、RBC和Hgb分别提高了27.21%、6.04%和2.88%;在第56天分别提高了8.37%、10.63%(P<0.05)和4.72%;在高原训练结束后14天分别提高了21.92%、9.11%(P<0.05)和7.74%(P<0.05)。结果提示,8周高原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EPO和红细胞(RBC)等水平,但其变化规律不同于常规的4-6周高原训练。而RBC和血红蛋白(Hgb)等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这可能跟运动训练的量和强度密切相关。而初次与多次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在相关指标的变化上具有不同的规律,提示初次进行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对高原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