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在《咏荆轲》一诗中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把荆轲刺秦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他的剑术不精。诚然,荆轲的剑术并不超群绝伦,在前往燕国途中与盖聂论剑,被盖聂“目之而去”。而剌秦失败后,鲁勾践也叹息说他不懂剑术:“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相似文献   
2.
将中西文化结合,阐述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剑与诗词同生共长的历史渊源;Cosplay与剑术结合对武术发展的意义;与Cosplay结合对诗词发展的意义;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白终其一生都在践行宛如预言般的"谪仙"使命,希企能够像道教始祖老子一样"为圣者作师",佐君致太平,而后复返仙界,无死无忧。从少年游历、遍访神仙到中年求取"功名"、辅弼"天皇",再到拜受道箓、入道烧炼服食,其间虽亦有或来自儒家之用世观念,或源于诗人自身强烈欲望的思想元素,但总体上说,将治国治身信仰兼于一体的道教堪谓其一以贯之的思想底色。鉴于李白始终如一的深厚道教信仰,以及剑在道教中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涵,我们有理由说作为道教徒的诗人李白,他对剑的钟情虽有其粗犷豪放之性格与尚侠之文人心态的原因,但道教法剑的信仰内核在其心态之塑造以及思想之流露、作品之构思方面,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李白的崇道旨趣,从早、中期到晚期有一个由"托形剑化"而至神仙服食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丹派武功的内容 武当丹派武功,随着历代传人的悟道与衍化,武功内容有所扩充。九代传人宋唯一不但精武当剑、太极拳,还擅长八卦掌等武功。据先师杨公传言,宋公十八岁时,曾去北京相会董海川先生,以八卦掌与之切磋,这在师门传为美谈。尤其是十代传人李景林(芳宸)颖悟过人,秉承“内修阴阳中和之气,外采百家剑术之长”的宗旨,扩充武功内容。加上十一代传人杨奎山(林甫),按李公意志,旁通诸艺,继承发扬。经过历代传人贡献,丹  相似文献   
5.
玄门扭丝剑     
王永 《武当》2000,(10):23-26
剑是我国古代四大名器之一,自古被誉为“百刃之君”、“诸器之帅”。“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剑术套路潇洒飘逸,轻快敏捷,动若海上蛟龙、空中飞凤,静似崖问苍松、擎天玉柱,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经常练习剑术,对提高身体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有很大裨益。另外,还有不少的文人逸士、政客要员,以练习剑术为修身养生、陶冶性情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建国以来全国武术套路竞赛中,不同时期较具代表性的6名全国女子剑术冠军技术风格的分析,从技术流变的角度探讨不同时期女子剑术技术的特点,以期发现女子剑术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技术走向。找出规律,为改善剑术的训练竞赛的工作提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传统剑术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剑文化为视角,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剑术所富有的丰富内涵及它的独特功能和价值,从不同侧面感悟剑术的情趣与精神,以促进和发展剑术这一古老而又富有生气的武术活动,使之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颜昌武 《精武》2006,(6):56-57
6.短刀术:短刀又称怀剑,是一种没有刀盘护手的短刀,长九寸五分,与中国武术中的匕首、短刀、短剑类似,一般是作护身武器之用。一些古传剑术流派和柔术、小具足流派中都含有短刀术技法,如日下真流柔术与短剑术等。  相似文献   
9.
龙形剑     
剑在武术器械中素有短兵之帅、百刃之君之称。本文介绍的“形意龙形剑”,风格别致,造型优美,动作潇洒,是一趟较好的传统武术剑术套路。  相似文献   
10.
太极剑赋     
王志远 《武当》2006,(3):14-14
剑术之道,幽微深远,以拳为宗,法出于拳,拳里有剑,拳成剑法成。剑在天灵,其根于心,意冥玄化,思接千载,驰骋纵横。皆须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法天者,轻如云魄一缕,圆似月魂沉坠, 耀以霹雳闪电。法地者,静穆若崇山雄峙,浩乎若沧溟无际,缠绵若青山逶迤。法道者,阴阳为体。乾坤分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