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体适能俱乐部消费者行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中E.K.B消费者行为模式为依据,选定其中的几项指标:参与人群的社会特征、参与的目的、参与的行为特征等方面,并以北京市12所以有氧健身操和器械健美为主体经营健身健美俱乐部的会员为研究对象实施了问卷调查,对他们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以进一步掌握这一特定市场消费人群的行为特征和需求,研究俱乐部的会员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特征及差异,分析当前市场的现状,并提供给经营者制定行销策略时所需要的资讯,为产业经营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对中老年人体适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调研和体适能测试的方式,比较长期从事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以及两种方式结合锻炼三种中老年人群各种体适能指标之间的差异,研究两种锻炼方式及其之间的结合对中老年人体适能状况的影响作用机制,同时通过对一组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中老年对象两种方式结合锻炼前后效果的补充性比较实验,初步探讨该锻炼方法的实际作用.研究对象:南京市50-70岁城市居民425人.研究方法:(1)横向比较:通过问卷调查将研究对象分为有氧锻炼组(男女各43、46人)、力量训练组(男性41人)、两者结合组(男女各45、42人)和非系统锻炼组(男女各45、49人).对其进行体适能测试,比较各指标均值组间差异.(2)实验法.根据自愿原则从不锻炼人群中选取男女各31、29人组成锻炼组,制定3个月的有氧结合力量的锻炼方案,有氧锻炼方式为快走,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有效步数>3000步;力量训练以弹力带为器材,在有氧训练结束20分钟后进行,每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采用"双向渐进法"调整训练频率与负荷.在锻炼前后各进行两次体适能测试,比较锻炼前后各指标均值差异.测试项目与横向比较测试相同,包括BMI、体脂百分比、肌肉含量、握力、腿部蹬伸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足立、选择反应时、肺活量、LBAPWV、PEP/ET、骨密度.研究结果:无论那种锻炼方式,绝大部分体适能指标均优于时照组.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均能有效降脂、提高肺活量和改善平衡能力.相对来说,力量练习对提高肌力和骨密度、有氧锻炼对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更大.有氧结合力量练习对改善柔软性最为有效.单纯进行力量练习对改善柔韧素质、反应能力和心血管功能作用有限.实验结果表明,有氧结合力量的锻炼方式确能弥补单纯进行其中一种锻炼方式对改善某种体适能指标的不足,但实验方案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苏北农村居民健康体适能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洪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6):56-58,66
对苏北农村体力劳动者、城市体力劳动者和城市非体力劳动者随机抽样并进行健康体适能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苏北农村男性居民的台阶指数和坐位体前屈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肺活量、握力和体指数低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苏北农村女性体力劳动者台阶指数和握力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肺活量低于城市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坐位体前屈和体指数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影响苏北农村居民健康体适能的因素为经济状况相对较差、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和饮酒率高。指出:增加农民收入,重视体育锻炼,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是苏北农村经济和体育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浅谈“体适能”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通过阐述‘体适能’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课程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之间的联系,就目前其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所可能发挥的作用作概要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6.
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心肺耐力测试指标效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最大耗氧量作为心肺耐力测试项目的效度检验指标,通过实验与比较观察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心肺耐力评价指标——台阶试验和耐力跑(男1000m,女800m)两项选测项目的测量效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台阶试验指数和耐力跑成绩之间无显著线性相关;最大耗氧量与台阶试验指数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耐力跑成绩呈现相关关系。笔者认为,在确定我国大学生健康体适能评价指标时,选择耐力跑项目作为测试指标能够更为客观、有效地反映心肺耐力的测试目标。 相似文献
7.
美国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开发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健康体适能教育计划的开发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认为:美国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重心从"提高体力"转向"增加身体活动"、确立"HELP"健身教育理念以及体适能教育计划开发类型的多样化等,推动美国学校健康体适能教育实践的发展.我国应重视学生健康体适能培养的教育实证研究,增加体育教学的运动学习时间. 相似文献
8.
Sports与5P关系解析--研究体育概念应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澄清体育语词概念使用的混乱状况,在阐明我国体育根本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竞技(Sports)与身体文化(Physical Culture)、身体教育(体育)(Physical Education)、身体娱乐(体娱)(Physical Recreation)、身体活动(PhysicalActivity)和身体适应能力(体适能)(Physical Fitness)这些关键语词的各自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促进我国体育与竞技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适能——学校体育的核心概念(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体力活动下降、竞争激烈带来的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一致认为健康是一切事物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浅析健美操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体适能是健身的一项重要目标。包含心肺耐力适能、肌力适能、肌耐力适能、柔软适能和适当的脂肪百分比5项基本要素。在分析健美操运动特点和对健康影响的基础上,就健美操练习,对提高人体健康体适能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